【推荐阅读】仪中校友王仁荣:完善自己,完善他人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1-28
 

 

成功没有捷径,奋斗成就未来。转发一篇来自复旦大学校友会有关我校85届杰出校友王仁荣的事迹文章,让我们以其为榜样,激励自己奋发图强,书写仪中时代华章!

 

人物名片

王仁荣     复旦大学法学博士    百威亚太首席法律及企业事务官

 

他本科修的是哲学,却在工作多年后成为了一位法学博士;他曾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却又抛下“铁饭碗”,辞职“下海”;他先后在雅芳、可口可乐、高露洁等多家知名外企任职,却在2003年选择加入刚刚进入中国的“英特布鲁”。他做销售时,创下了公司最好的销售记录;他做并购时,在公司中国总部只有10人的情况下,第一年就并购了14家公司;他做法务时,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啤酒公司百威亚太的首席法律及企业事务官,成为极少数能在外企中打破职业天花板的中国人……回看丰富的求学和职场生涯,多次赛道变换,凭借他的专注、坚持和高效,王仁荣次次都交出了令自己满意的答卷,可以自豪地说:“在重要的问题上,我从来没有做错过任何选择。”

 

求学:不忘初心,走到最高最远的地方

和很多“科班出生”的法律人不同,王仁荣本科修的是哲学,40岁才留学鲁汶大学攻读法学硕士。跨专业、一边读书一边工作,在更繁忙、更大压力的求学过程中,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回想求学生涯,“专注”和“效率”成为他频频提及的关键词,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始终不放弃心中的“梦想”。

 

1985年,王仁荣以江苏省仪征市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后他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但继续读书、出国深造的梦想却一直在他心头萦绕。从政府部门辞职后,王仁荣半路出家转到了法律这条道路上,毫无法律基础的他仅用两三个月时间就拿下了司法考试,但对自己有着更高要求的他始终感觉自己法律的基本功没有打好,需要进一步学习提升。40岁那年,王仁荣成为了鲁汶大学法学院年纪最大的学生,开始攻读法学硕士学位。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停下自己在百威英博的工作。百威英博总部就设在比利时,求学期间,王仁荣上完班再到学校上课,上完课再到公司上班,这样高强度、高压力的双线程生活,他坚持了整整一年。

 

鲁汶大学毕业考核十分严格,三十多人的班级,最后顺利拿到学位毕业的不足一半。而王仁荣在兼顾工作的同时,不仅以最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还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修完了一般人需要两年才能修完的课程。他总结说:“人,你给他的空间越大,他利用空间的效率就越低。空间越小的时候,他就会把空间、时间全都利用了。时间管理很重要,要把时间用出最高的效率。”

 

这样极致的时间管理能力也体现在他于复旦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读博期间,王仁荣依然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还担任了那一届的班长。即便工作繁忙,他从没有缺过博士期间的任何一门课程,没有给自己任何延毕的借口,不仅顺利取得了博士学位,还发表了远远超过博士毕业要求的论文。毕业后他还将自己的毕业论文发表出版,成为了深受业界欢迎的著作。王仁荣很珍视每一段在学校的学习时光,很多人读书时可能会更加重视学位、毕业证书,然而他却十分强调读书一定要“学到东西”。他去选自己感兴趣的课,去弥补自己知识薄弱的部分,去将自己实务中的收获和学术上的积累相互融会贯通,去真正掌握知识。

 

王仁荣笑着说:“这一路走过来都是很自然的事。我做事情,希望能走到自己最高最远的地方,但是我也不强求,这都是我能做到的。我是一个属于有梦想就不会放弃的人,但我身边的人未必会看到我的梦想。我每天做的事情可能和我的梦想没有什么联系,但过了三年你会发现,我做了很多准备,然后我到了‘终点’。可能有迂回,但是我永远不会偏离,不会背道而驰,我知道我的方向在哪里。我一直都是这样。”

 

 职场:培养“别人拿不走的”能力

王仁荣将自己在后期求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专注、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工作中的训练。他认为在公司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就是在多任务状态下同时管理不同的项目,身为百威亚太首席法律及企业事务官,王仁荣需要处理整个亚太区域各项事宜,需要和各色各样的人一起工作,“如果只会做单一的工作,只会执行一个任务,肯定无法做好工作。”“在工作中,要分得清轻重,要知道授权,要知道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要有规划,要跟进,要改进,最后在这个基础上有循环,这是他总结出的职场之道。

 

这样的习惯似乎已经成为了王仁荣的本能,他不仅用它来处理工作、学习,甚至也用这样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的兴趣爱好,一旦他爱好一个东西,就会用同样的方法应用到这个领域,这让他能迅速在这个领域里收获很多。他分享了自己“跑步打卡100个城市”的计划:对马拉松产生兴趣的他为了保持自己的跑量,决定在2年内,打卡100座不同城市,每个城市跑5公里。他说:“我不是跑步的专业选手,只是一个玩家。如果没有了兴趣,就不会再玩下去了,所以我会动脑筋把这件事变得有吸引力,如果只是在小区跑步,就很无聊。”正是这样的规划让王仁荣把出差也变得更有趣,“以前的出差无非是去另一个城市工作,城市与城市之间并没有区别。”而这个计划让王仁荣开始期待、区分和体验不同的城市。

 

最后,他用14个月完成了100个不同城市的打卡,还将这个经历记录下来,做成了ppt,每次回看都能将有趣味的记忆重温。有人会认为王仁荣这种“管理”兴趣爱好的方式很没有必要,甚至有一种程序式的无聊,但有着哲学背景的王仁荣笑着说:“人生在世,本来就没有几件事真的是必要的,是有意义的。人活着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意义是你自己认同的,而不是别人评价的。”

 

在王仁荣看来,这样的多任务管理方式、思维方式是可以在职场中学到的“别人拿不走,会跟你一辈子的,变成你内在的东西”,这是我们应当在职场中追求、学习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名义上好听的职称。“每个地方都能学到东西”是他强调的职场哲学。而在此之后,平台和自身发展的关系,就成为他职业选择中重要的衡量因素。

 

2003年,英特布鲁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就向王仁荣抛出橄榄枝。彼时的英特布鲁在中国还籍籍无名,而同时拥有多年政府工作经验,又在可口可乐、高露洁等知名外企工作过的王仁荣却是难得的人才。当他选择加入英特布鲁时,不少人都认为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但王仁荣却坚定地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看到高露洁作为一家非常传统的外资企业,自己的职级已经到了天花板,这是王仁荣所不能接受的。“在我们自身还没有发展成熟的时候,一个公司对我们而言会是一个很大的平台。然而当我们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因为自己强大了,过去的大舞台可能已经不能提供给我们足够施展的空间了,我认为这个时候就是需要寻找、创造更大舞台的时候了。”

 

当时的英特布鲁却向王仁荣提出了自己的“远大梦想”,他们要做成中国啤酒行业里的第一。“那时我觉得是痴人说梦的事情,但我又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尝试的事情。他们怀着平地起高楼的理想,我也可以加入其中,看着这个大楼到底如何建起来。我能成为这个公司历史的一部分,这是很值得我去经历的一件事。”在此之前,王仁荣加入的都是成熟的公司,成为了成熟系统的螺丝钉,而刚入中国的英特布鲁为他提供了一张白纸,在这里,他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从2003年加入英特布鲁到现在已经17年了,在和英特布鲁共同成长的这十几年间,英特布鲁发展成为了百威英博,到现在已经是单独在香港上市的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在零售额、盈利方面的确成为了亚太市场啤酒的第一。王仁荣也从中国区法务总监成为了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总法律顾问、联席公司秘书,见证、陪伴、亲手参与了啤酒帝国在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建立。

 

公益:完善自己,完善他人

现在的王仁荣,还将工作中很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中。

 

王仁荣带领百威的团队在贫困的地方捐建希望小学,王仁荣还特别强调“援建希望小学时,选址都在我们有工厂的地方。这样方便我们去看望孩子,随时了解他们的需要。”一开始只是建学校,后来不断的有了更多软件上的提升,他还在希望小学里增加了篮球培训。因为篮球是必须有团队、有分工、有协作的运动,他认为培养孩子的团队观念对孩子非常重要。

 

他们帮助中国果农改良青柠品质,让中国果农种植可以直接供科罗娜啤酒使用的青柠。技术帮扶,又以购代捐,用授人以鱼解决果农的根本问题;他们还和交警合作,通过公益活动号召大家理性饮酒,注意道路交通安全。“人到一定时候,一定会想要帮助别人,想要回馈。年轻的时候需要完善自己,年纪大一点则需要去完善别人。年轻的时候要提升能力帮助自己,年纪大了则需要贡献自己帮助别人。”王仁荣这样总结自己的出发点,他已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个人成就,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已经不在“第一顺位”,但帮助别人,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年轻的时候,物质让你充实,年纪大了,‘虚无缥缈’的东西让你充实。”

 

而另一方面,王仁荣也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提到,公司是利益导向的,但是过于利益导向的公司是走不远的。“人活着需要追求意义,公司也需要追求意义,而像我这样的人,在公司的好处就是我们会推动公司行善,做一些善事”。

 

从政府到外企,从哲学到法律,从加入知名企业到创造知名企业,王仁荣的经历丰富而精彩。他认为人每天都在做选择,每天也都可以选错。但人生会有几个重大的选择,这些选择是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幸福程度的,所以一定要谨慎。而王仁荣在每一次重大选择时,都辩证分析、谨慎思考,在做出选择后全力以赴,绝不动摇,也正是这样,让现在的他能自豪地讲出“在重要的问题上,我从来没有做错过任何选择”。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