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从进化论看转基因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1-04
 

从进化论看转基因

在网上争论转基因有没有毒,就好像女人们争论男人是不是好东西,这不是科学之争,肯定又是信仰之争。本僧只想肤浅的在科学范围内说说转基因,各路大仙法力高强,在下先认个输。

从回归自然说起

全世界都有反现代化思潮,他们的主旨是追求回归自然,种菜不施肥,生病不吃药,天热无空调,洗澡无肥皂,尽可能避开现代化产品。前几年西方家长还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反疫苗运动,他们总觉得政府要害百姓,结果搞得儿童传染病暴增。

相较而言,转基因这种深度干涉自然的行为,简直就是恶人中的恶人,完全不可原谅。所以,反转基因不是中国特色,西方也有很多人反,这没啥稀奇的。因此,不要拿美国人反对转基因,所以转基因有毒这样的论调来吓唬中国人,美国还有一堆人相信地球是平的,咱要不要也一起跟着吆喝?

难道回归自然不对吗?

这个话题一言难尽,从进化论角度讲(尽管很多人否认进化论),任何物种适应环境的措施都不是完美方案,而是妥协方案。当年能和剑齿虎一争高下的熊猫,现在靠卖萌为生,从身体机能上说,很难把这叫进化吧。

所以,有不少学者把进化论这个名字改成了演化论

举个例子。直立行走为人类带来巨大生存优势,但也导致女性产道扭曲变窄,另一方面,智力发育的需要使人的头部又特别大,所以,人类成了全世界分娩最困难的物种。最终能活下来的,都是那种出生时脑袋发育不全的,出生后脑袋还会继续发育变大的小孩,难怪生物学家会说:现代人都是早产儿。

进入农耕文明后,分娩越来越困难,以至于成了女人的一道鬼门关。可以说,人类的高智力是以难产为代价的,这显然不是完美方案。

后来进入现代文明,大个头婴儿都能平安降生并活下来繁衍后代,可以预见,未来女性自然分娩只会越来越困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人类已经回不去自然了,如果没有科技的庇护,现代人一多半都会被自然淘汰。你想回归自然,奈何自然不等人啊!

不管你讨厌也好,喜欢也罢,科技一定会越来越深度介入和人有关的一切,而对于生物来说,修改基因是一条不可能被错过的捷径。

基因编码

先帮大伙复习一下高中生物。

如果电脑不是人类发明的,而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那么无论专家如何解释,今天仍有很多人会相信电脑蕴含了一种神秘力量,因为它看起来实在太像智慧生物了。这些人始终无法理解,所谓的电脑人工智能,只是一行行代码。

电脑仅仅通过01两个编码就让人见识了叹为观止的智能,而生物基因有ATCG四个编码,演绎出如此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也就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DNA就是一串由四个编码组成的长链,这条长链上的有效片段就叫基因,大约300个基因就可以形成一个简单生命。人类的基因数量经过多年争论,最新的结论是2-2.5万个,还不如一种叫拟南芥的野草多。人类这2万多个基因可以把20余种氨基酸组合成无数种蛋白,最终构成人体的全部。

DNA上除了有效片段,还有无效片段。人类DNA98%都是无效片段,这些片段啥也不干,可能是程序员码字时打发时间写的,也可能隐藏了尚不知道的惊天秘密。

 

如果有一天,人类能像从沙子开始生产出电脑一样,从碱基开始生产出完整的人(当然这不符合当前伦理道德),甚至还能预设智商情商,那么大家就会相信,人只不过是一串DNA编码的产物罢了,就好像电脑不过是一串01编码而已。

考虑到生命特殊论实在拿不出靠谱的证据,我们暂且认定DNA理论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大自然在电脑上随意乱敲一堆代码,然后让环境选出一些能用的片段,如此往复,最后形成一个智能软件:人。

你觉得,这会是一个完美的软件吗?

如果环境永远不变,那么时间越长软件越接近完美。可惜环境永远在变,大自然修改程序的速度怎么也赶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所以,虽然每个软件运行都很顺利,但可以找到一堆BUG

比如,凝血因子基因,能使伤口快速愈合,降低感染风险,这在原始社会简直就是神装备!要知道,原始人一旦伤口感染,十有八九得见阎王。但在现代社会,这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相当于血管堵塞),脑血栓患者往往都有活跃的凝血因子基因。

再比如,二型糖尿病风险基因,可以充分利用食物中的热量,在食物匮乏的原始社会是对抗饥荒的利器。但在食物充足的现代社会,铆足劲汲取食物中的热量,搞不好就是糖尿病。

关于大饥荒和糖尿病的研究表明,耐饿的人比那些饿死的人得糖尿病风险更高。这篇文章说的是,大饥荒的后代得糖尿病风险明显增加。

 

大自然很难敲出完美代码,纯天然的东西虽然不会很差,但往往也不是最好。

本僧窃以为,在遥远的未来(也许我们这代人看不到了),修改基因是对抗疾病和延长寿命的必然途径之一。进化论在人类社会已经完全失灵,人为介入选择基因、修改基因不可避免。

在基因技术半蒙半猜的今天,当然还是能找到理由反对部分转基因食品,但必须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地坚持转基因研究

未来的事情就不说了,更多人关心的是今天该怎么反对转基因?反转是个技术活,得先学习。

转基因怎么转

DNA中插入基因,还必须插到无效片段里,如此高科技是个什么模样?大伙有个心理准备,高科技这玩意儿特别怕外行,原理看着高大上,但操作起来往往还不如种田复杂。举个例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针尖只有一个原子,可以操纵单个原子移动,妥妥的高科技,当年本僧第一次看到探针的制作过程,差点没把眼珠子掉地上。

简单说一下高中课本上的转基因过程:用内切酶剪下目的基因,再用DNA连接酶接入载体,形成一个重组DNA分子,然后通过细菌感染(如农杆菌)等方式,把目的基因导入植物,最后挑出符合要求的成品,进一步培养繁殖。

这事听着玄乎,其实以外行的眼光看,转基因就是一群疯子拿着一罐罐液体倒来倒去,加热冷却,反反复复,再拿植物泡一泡,最后从一堆次品中找出成品。

其他转基因方法也都大同小异,比如不适合用农杆菌导入基因的,也可以用基因枪直接把基因打进去,但总体来说,传统转基因技术比较粗糙,缺点颇多。

于是,就出现了最时髦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直接从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基因编辑和电脑编程一样枯燥,就不展开说了。这货未来拿诺贝尔奖比我们拿三好学生还要轻松,等哪天得奖了,咱们再来蹭热点。

如何科学地反对转基因

如果反对转基因,是担心把别的基因吃到肚子里会改变人的基因,那你恐怕只能喝西北风了,猪肉里难道没有猪的基因吗?吃了那么多猪肉也没见谁变成猪。

如果反对转基因,只是因为它的基因变了,那你要反对的东西恐怕有点多了。可以说,今天全国14亿人民,没有几个吃过最纯种的水稻,现在所有的农作物都经过了几百上千年的人为筛选,基因不知道改了多少轮。尤其最近几十年,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太空育种、化学育种等等,都是通过改变基因的方式,使水果蔬菜越来越好吃、越有营养、越高产量。

育种这个词听着比转基因可爱很多,但实际上……

我们知道,能引起基因突变的东西都叫致癌物,所以育种就是拿各种致癌物去折腾植物,人为诱导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是无方向性的,猴年马月才能从无数次品中凑出一个合格的新品种。老和山上有一个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看这名字就知道植物会遭受什么待遇了。

看得出来,诱变育种这个玩法效率不会很高,就像考试时ABCD胡乱填,最后硬要凑出一张满分卷子。这哪有抄答案过瘾啊,直接把特定基因导入细胞不就完事了嘛!这就是转基因和诱变育种的区别,论起对原基因的改变幅度,其实两者不相上下。

相对来说,杂交育种的步子迈得最小,不太会一口气大幅度改变基因,但也正因为如此,杂交育种的潜力快被榨干了,未来可能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话说回来,杂交虽然一口气改变幅度不大,但两口气、三口气之后,也不见得相差多少。

从本质来说,转基因、诱变育种、杂交都改变了原有基因,若基因不变,种子怎么可能会更好呢?要么咱们一起反了?

 

好吧!那该怎么反?

还记得前文《癌症》里关于基因突变的描述吧,几段基因错位后,就可能产生新蛋白,甚至是致命蛋白。虽然基因检测不算太难,但解读基因仍然和猜谜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把新基因片段插入到DNA里,会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搞不好就产生了从未见过的致命物质。

那不能把有毒物质找出来吗?

拿大豆举个例子,这不是说转基因大豆好或不好,只是举个例子。用转基因大豆榨一杯豆浆,能不能分析出豆浆里的所有成分?对不起,不可能!目前能做到的,只是找出里面的所有元素罢了。所以,加入新基因后,科学家无法100%保证不产生预期外的物质。

退一步讲,就算没有产生预期外的物质,如何保证预期内的新蛋白和原有蛋白不会产生预期外的反应?对不起,蛋白组学连蛋白质的分离鉴定都不算利索,不可能100%清楚所有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那这样的话,反转基因岂不是成功了?

告诉你一个悲伤的事实,你以为在没加入新基因前,这杯豆浆的所有成分就清楚了吗?人类本来就是稀里糊涂过日子的啊!

那可咋整?别急,还能反。

转基因作物在生长时,可能会和自然界其他物种杂交,导致基因转移,科学家能保证不发生基因转移吗?或者能保证转移后不会产生不可控变异吗?当然不能!比如,你转到棉花里的基因是抗虫的,但它转移到旁边的狗尾巴草上,就可能变成怪兽了。

那这样的话,反转基因岂不是成功了?

再告诉你一个悲伤的事实,自然界的基因转移是个常态,转基因转入的基因不是科学家自己编写的,而是从自然界其他物种提取出来的。所以,即便发生了基因转移,那也是自然界已存在的基因相互转移,这种事已经发生很多次了,风险基本可控。

好吧,反正我就是反对转基因,打破自然的平静,就是一种罪!再告诉你一个悲伤的事实,宁静恬淡是自然的假象,波澜壮阔才是自然的本质。让我们来看看,自然界有多疯狂!对于反转基因人士来说,下面的内容有点惊悚,要有心理准备。

纯天然的转基因

2015年世界四大名刊之一的PNAS刊登了一篇封面文章:红薯是天然的转基因作物。农杆菌是研究人员用来导入基因的主要手段之一,自然界的农杆菌当然也不会闲着,于是,红薯就中招了,被转入了外源农杆菌DNA片段。文章作者开玩笑地说,人类不知不觉已经吃了几千年的转基因红薯。

聪明的小盆友马上想到了,难道全天下只有红薯会中招吗?

2010年《Science》报道了一个重要发现:豌豆蚜虫的基因组内含有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这通常是植物才有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来自真菌感染导致的基因横向转移,你也可以叫它转基因。

这是首次在动物体内发现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简直就是跨界合作的典范啊!吃货同志们,吃蚜虫能补充胡萝卜素啊,纯天然的荤素搭配啊!

 

其实在自然界,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细菌、病毒、真菌等实现基因转移是非常普遍的,甚至是物种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转基因研究人员常用的农杆菌介导法和病毒介导法,正是从这儿学来的。

自然界的转基因是随机的,人工的转基因是有目的性的,区别仅此而已,但是从风险角度来说,两者是等同的。

当你把转基因看成一种自然现象,也许它就没那么可怕了。如果有人非要和转基因分个你死我活、不共戴天,那我建议你就不要往下看了。

你吃过木瓜吗

番木瓜,又称木瓜,是当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品种。20世纪40年代,夏威夷出现了一种番木瓜环斑病毒,很快扩散全球,导致50年代我国全国范围内木瓜绝收。这种病毒对木瓜是毁灭性的,一度将木瓜逼到和大熊猫同样濒危的境地。

90年代夏威夷大学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转入到木瓜,成功拯救了夏威夷的木瓜。但这招对中国木瓜依然无效,后来华南农业大学把病毒的复制酶基因转入木瓜,干扰病毒复制,才彻底解决了番木瓜环斑病毒的问题。

 

非转基因与转基因对比

有人会问,这么牛掰的病毒怎么来的?自然变异,这才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

如何鉴别转基因木瓜呢?很简单,只要你买到的是木瓜,不敢说绝对,但几乎可以肯定是转基因的,全世界都一样,非转基因木瓜只能停留在实验室和少数地区。由于转基因木瓜全世界普遍种植,因此也不需要标识。

你是不是在想,以后再也不吃木瓜了?

聪明的小盆友应该想到了,既然木瓜有这种遭遇,难道香蕉就不会吗?

爷爷的香蕉更好吃

香蕉有上千种,但好吃的并不多,早期的香蕉都有很硬的种子,不仅磕牙,还特难吃。

 

后来经过不断培育,香蕉终于变成了籽少肉多的模样,这就是大麦克香蕉。

人类为了吃着方便,把香蕉种子搞退化了,所以香蕉只能无性繁殖,因此基因稳定性非常好,这能保证每代香蕉品质如一,但也意味着无法对环境变化做出调整。

20世纪20年代,黄叶病1席卷全球的香蕉种植园,大麦克香蕉碰到了和木瓜同样的遭遇。悲剧的是,尽管科学家做出了无数努力拯救香蕉,但仅仅30年时间,人类眼睁睁看着大麦克蕉走向灭绝。

到了60年代,大麦克蕉几近消失,仅在东南亚有极少数幸存。好在后来找到了替代品,一种可以抵抗黄叶病1号的香蕉品种,这就是我们今天吃的卡文迪许香蕉,也叫华蕉。

大麦克蕉相比于华蕉,香味更加浓郁!很可惜,这种味道属于上个时代,只停留在我们爷爷的记忆中。今天我们吃的华蕉只能算二流香蕉。

 

这事儿还没完。一般来说,水果蔬菜为了保持品质,人类反而会降低其变异概率,让基因更加稳定,这估计是反转基因者的最爱了。

可是,大自然是不会停下来等你的,黄叶病基因经过几番努力变异,大麦克蕉的厄运再次降临到华蕉上。

黄叶病4终于来了,这种有能力灭绝华蕉的可怕病害,于1990年代首次出现,长期以来被控制在东南亚地区,但在2013年证实已传播到中东和非洲。最新消息,黄叶病4号已经登陆全球香蕉产业中心:拉丁美洲。农业领域的顶级名校,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科学家,在哥伦比亚的土壤样本中发现了黄叶病4号的踪迹。

 

很多人不知道,香蕉是全球十大作物之一,数亿人的主粮,拯救香蕉势在必行!

20世纪,黄叶病1号用30年灭了大麦克蕉,21世纪,华蕉在人类帮助下已经坚持了快30年。虽然这场战争尚未分出胜负,但在科学家抵抗黄叶病的武器库中,不用说,转基因一定是最强的反击武器。

凶残的自然

更聪明的小盆友应该看出来了,除了木瓜、香蕉,只要时间尺度足够长,病菌变异足够充分,任何农作物都有灭绝的风险。

19世纪中期,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席卷爱尔兰,导致马铃薯(也叫土豆)连续几年全国性绝收。马铃薯是爱尔兰的主粮,这相当于我们水稻绝收,于是,爱尔兰爆发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人口锐减四分之一,成为爱尔兰历史的一道分水岭。

直到今天,马铃薯晚疫病仍然是马铃薯和番茄的主要威胁,这种真菌的进一步变异只是时间问题,等哪一天马铃薯面对灭绝风险时,相信转基因马铃薯肯定是一条最重要的后路。好在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不少晚疫病的抗性基因,时不时就能培育出一些抗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

 

更更聪明的小盆友应该想到了,凭啥只有植物有这遭遇,动物就不能有?

壶菌,号称两栖动物杀手,在过去的30年里,已经造成200多种两栖动物种群灾难性下降,甚至灭绝。仅21世纪初期巴拿马爆发的一次壶菌病,就导致当地30种两栖动物几乎消失。

 

可能有人觉得这些动物的死活和我们有啥关系?好吧,最近猪肉涨价了知道吗?正在流行的非洲猪瘟要不要了解一下?201883日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这种烈性传染病的死亡率高达100%!如果任由病毒肆虐,总有一天,猪会和大麦克蕉一样消失。

最后还有一个可怕的问题,人和猪有什么本质区别吗?既然猪有灭绝风险,人就没有吗?

欧洲中世纪的一场黑死病,带走了三分之一人口!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大瘟疫,杀人数量都远超战争!进入现代文明后,我们以为已经安全了,但2003年的非典再次给躺在温柔乡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扯远了,还是说转基因农作物吧。

细菌病毒真菌的变异会持续不断,时间一长,很容易撞到某种植物的致命弱点,这和癌症的道理类似。到时候,很大可能还是靠修改基因解决问题。

难道除了基因,不能用其他方式吗?当然有,这就是农药。

本小僧有一部分工作是与老和山的老僧合作,开展纳米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的研究,所以对农业农药略有涉猎,至少比一般外行更懂些。

个人观点,农药的健康风险一直高于转基因的健康风险,从农药残留和转基因之间选择,我会毫不犹豫选后者。至于你想怎么选,也不用太烦恼,正如转基因木瓜红薯一样,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得选择。

身边的转基因

中美贸易战,大豆的出镜率非常高,之前中国的大豆大多数从美国进口。20196月美国农业部农业统计局发布《作物面积》统计报告,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比例为94%,转基因玉米比例为92%,转基因棉花比例为98%。中国进口美国大豆主要做饲料和榨油,大概算算,其实我们不少人已经吃了十多年转基因大豆油。不过,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经过相关部门批准的转基因大豆油存在额外健康风险。注意这句话的关键词:没有证据表明、经批准、额外风险。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近日发布了《2018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报告,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这个趋势估计很难转变,在转基因商业化的23年里,有22年是增长。

 

18个转基因种植面积在5万公顷以上的国家美国、巴西、加拿大、阿根廷、印度的转基因种植面积占全球91.3%,这五个国家种的几乎都是转基因作物。

 

从全球单一作物看,转基因大豆的应用率达到了78%,转基因棉花的应用率为76%,转基因玉米为30%,转基因油菜为29%,是面积最大的四种转基因作物。

此外,加拿大新批准了转基因苹果和转基因黄金大米的商业化种植,最保守的欧盟也允许种植转基因玉米,印尼恢复了转基因耐旱甘蔗的种植……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某公司在加拿大出售了7吨转基因三文鱼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供食用的转基因动物。

从数据和法律看,中国对待转基因的态度算是比较保守的。中欧虽然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不多,但允许进口的转基因产品很多。转基因品种的增加和种植面积的增长,恐怕是未来趋势。

既然躲不过去了,那转基因食品到底有没有毒?

虫吃了会死,人吃了会没事吗

有个流传颇广的说法,说是吃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绝育,然后煞有介事的举了一堆例子。本僧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出门可能会被流星砸死,事实证明,某年某月某日,某某某就是出门时被流星砸死的。

这种腔调,正如男人是不是好东西,他们以为所有转基因都是一个模样 。笼统地说转基因无毒或有毒,基本都是幼儿园没毕业的小盆友。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

防虫是种田的头等大事之一,1957年美国人首次利用苏云金杆菌生产出Bt蛋白杀虫剂,这玩意儿能防治几十种害虫,而且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生物杀虫剂,人人称赞的环保产品。

科学家觉得生产Bt蛋白太麻烦了,就把苏云金杆菌里产生Bt蛋白的基因提取出来,导入到植物里,让庄稼自己产生Bt蛋白,防虫效果当然是棒棒的,所以Bt蛋白基因在转基因中大量使用。

于是,引来了反对者一句简单有力的质问:虫子吃了会死,人吃了难道会没事?

我们来看一下杀虫原理:Bt蛋白在昆虫的碱性肠道里溶解后,经过酶作用,可以结合昆虫肠道上皮细胞里特定的受体,使上皮细胞裂解,导致昆虫死亡。这里有三个条件:碱性肠道环境、特定的蛋白酶、特定的受体,三者缺一不可。人体和其他高等动物都不具备这些条件,Bt蛋白在人体胃酸环境中反而会分解成氨基酸,说不定还算一种营养。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对Bt蛋白高枕无忧了?毒理学告诉我们,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在美国,是否强制标注转基因食品还存在争议,但强制标注是否含有花生是毫无争议的。美国有很多人对花生、鸡蛋、牛奶过敏,换句话说,花生鸡蛋牛奶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是剧毒,能闹出人命的!

 

老干妈未申报含花生在国外被召回

那么问题来了,Bt蛋白和花生,谁的毒性更高?连花生牛奶都有人过敏,相信也会有人对Bt蛋白过敏,但这不能证明Bt蛋白的毒性。虽然很多人不认,但Bt蛋白的安全性已经获得了多国官方认可。

第二个例子。

1994年美国先锋公司把巴西坚果中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转入到大豆里,以提高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结果导致很多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在吃大豆时也过敏,未通过安全评价,最后终止了研究。

 

理论上说,任何一种动物植物甚至细菌,都有N种转基因方案,因此转基因种类可以比现有物种总量还要多。

所以,外行们不要拿转基因如何如何来说事了,以现在的技术,做几种有毒转基因产品也不是什么难事。转基因只是一门技术,正如电可以驱动机器,也可以弄死人,难道还得给贴个有毒没毒的标签吗?

什么是毒性?

这不是抬杠,毒理是非常专业的学问,毒理研究最常听见的一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曾经有个毒理学奠基人说过:所有东西都含有毒素,没有任何东西是完全无毒的,剂量才是决定物质毒性的关键。

剧毒氰化钾,如果只是摄入几个分子,那危害还不如一个臭屁;盐要天天吃,但一次性吃200克,就得丢半条命;水喝多了也会中毒,因为喝进去的是水,排出来的是汗和尿,这会带走体内的矿物质,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处理不当可以引起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或死亡。

抛个个人观点,现代毒理学尽管问题多多,但已经可以满足日常需求。虽然很多国家的老百姓对自己政府不怎么信任,但客观的说,像中美欧日这种正经国家,批准上市的食品还是很靠谱的。

这不是说国家批准就代表完全无毒无害,而是说其危害不会比现有风险大,比如农药残留、土壤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药品等。在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23年时间里,从未发生一起转基因作物造成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事件,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另外,批准和监管是两码事。2018年某种子龙头企业违规种植2590亩未经批准的转基因玉米,成为全国首个违规种植转基因被判刑的案例。

 

违规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理论上讲,风险大于已批准的转基因作物。

风险尺度

转基因作物并不是有毒无毒的问题,而是风险高低的问题。不同人应对风险的策略是不同的,对于从不担心温饱的富人,自然希望将风险降到零(尽管转基因的风险不一定比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高),但从全球的粮食安全考虑,转基因这点风险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无论从防治病虫害,还是从增加产量来说,转基因都是一个不得不保留的选项。

如何把握转基因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尺度?这一定不是老百姓投票决定的!科学家有踩油门的,也有踩刹车的,人类在付出了沉重代价后,已经可以比较稳妥地管控科技进步带来的风险,我个人对科学家们非常有信心,建议大伙也不用担心。当然,政府监管是否到位是另一个话题,不属于技术问题。

2018年转基因踩了一脚狠狠的刹车。

2018年底,号称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的首例基因编辑儿童引爆全球,但很快官方就定调了:该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严重违背伦理道德和科研诚信,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随后,贺建奎的荣誉被撤回,工作被辞退,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蹲大牢是逃不掉了。

单纯从技术难度上说,编辑人的基因和编辑动物的基因是差不多的,毕竟人也是动物嘛。但是目前,与人有关的这脚刹车被踩的死死的,只有少数基因缺陷疾病治疗在探索。就算抛开伦理道德,仅仅从危害上讲,试验者一旦结婚生子,这种修改后的基因就会混入到正常人类的基因里,产生不可预知的风险。

等不到的未来,回不去的自然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工业化是导致生态问题的唯一原因,但实际上,即便人类躺在不动,自然也不会温婉可人。很多人想着要回归自然,其实自然早就奔到前面了!我们要做的恐怕不是回归自然,而是追赶自然。

人类与自然的诸多矛盾,靠回归自然是解决不了的,科技捅出的篓子只有靠科技才能解决。

也许,在我们等不到的未来,发达的科技才能让人类和自然真正和谐相处。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