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教学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0-12-29
 

不少师生都说《乡土中国》是一本很枯燥的书,曾经,我真的也这么想。个人浅见,如果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自己先要喜欢上这本书。

在学习《乡土中国》过程中,我分为以下几步:

1.前一天晚自习布置学生阅读一个章节,要求画出思维导图。

2.上课过程中,展示学生画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自己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我会进行概念的强调和补充。同时,通过一些实例(也可理解为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举几个例子:

在《再论文字下乡》这一章节中,有关于“记”和“忆”的概念。“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回想到过去经验。在这里,我跟学生举例,平时的背诵是“记”,考试时的提取则为“忆”。学生能很快明白其中的区别。

《差序格局》一节,我跟学生分享的是2015年高考作文材料,小陈是否应该举报父亲?从《乡土中国》中寻找依据。(要感谢盐城中学廖海燕教授的课件)

以专业“浅”概念促进作文“深”写作

其次,课件中里根总统的儿子排队领失业救济金的行为恰好证明了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在我们的社会中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再如《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节提及: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给学生举的事例是《红楼梦》中的“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从贾雨村前后的态度变化能够清晰地感知这段话的深意。

相对枯燥的理论,加上有趣的小故事,会显得更容易接受。

补充一点:这一步,建议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展示。孩子们画思维导图的热情和能力超出我的想象。(我在后面会集中展示)同时,老师在上课前要熟悉当天所学章节,嗯,没错,因为记忆力太差,《乡土中国》这本书,我正在读第三遍。

3.借助练习,让学生当堂重读。

我们组选择了一本练习,有填空题、简答题还有选择题。

一般情况下,我会让学生当堂完成简答题和选择题,选择题相当于论述类文本阅读,学生需要回归原文仔细寻找、比对,重点知识又进行了一次强化。简答题,我是让学生对照答案,再次理清要点。重点题目,强化记忆。

4.之前看温儒敏教授的视频,他说整本书阅读要不要考?肯定要。怎么考?很难考。根据视频,我的理解是,整本书阅读是帮助学生阅读其他文本的。温教授说,如阅读《红楼梦》,感受其中的人情关系,可以帮助小说阅读。(这个视频,记忆中是在三级教材培训的那个网站上)

所以,在阅读中,我除了将重心落实在思维导图上,还鼓励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积累。毕竟,我很难想到这本书更多的用途。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