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评价改革是真正意义的教育变革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0-12-19
 

评价改革是真正意义的教育变革

    评价必须进行一场治理体系改革

    当前的教育评价数量繁多、频次过密、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评价结果又五花八门,有些评价误导社会和家长,过于频繁的评价评估也干扰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很多学校曾被各种评估、评选、评价搞得疲惫不堪。

    教育评价改革也是一场教育治理改革。教育评价的治理需要从评价制度建设、评价体制完善和评价主体资质方面保证评价的规范科学、有效有序。教育评价的法律依据是否充分很关键,对各种教育评价的性质、类型、主体、内容及结果运用等都需要建立规制,让教育评价回归科学、理性。需要明确教育评价实施中,谁能评价、评价什么、不能评价什么、评价结果如何使用,保证评价的价值性、独立性、客观性,规范评价过多过滥,重复性评价,同质性评价。

    教育评价治理关键是对使用评价结果功利化的控制。要充分估计到,一些涉及政绩、经费、项目、资源等分配的评价,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和学校的投机行为,甚至造成弄虚作假、过度投入的现象;一些涉及具体单位或个人的荣誉、地位、收入、获得的评价,需要建立更加严密的评价程序。控制功利化的结果使用,主要是克服急功近利、盲目竞争、目标短视等。

    规范教育评价不是限制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多元化和多样性是由教育的外部特征决定的,不同类别的学校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同类别的学校也因为所处的环境、办学主体、办学性质、生源结构、师资水平、历史积淀等差异,需要建立适切的评价标准。同样是小学,如果用优质学校的标准评价一所乡村薄弱学校,显然是不能指导乡村学校健康发展的。同样,各级各类学校的理念、条件、文化、管理、教学都需要评价引导,过于笼统地评价一所学校好与不好,很难认清教育的真实面貌。要鼓励评价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让社会和家长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去认识一所学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自我,让社会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适合的人才,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唯文凭、唯帽子”的问题,也避免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局面。

    教育评价治理要推动第三方评价,现行的教育评价大多是政府组织的评估、监测、督导,政府是教育的举办者也是评价者,这显然并不利于评价结果的客观、中立、科学。

    评价是一门有待振兴的未来科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同时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撑,教育评价更是一门科学,评价的思想观念、评价工具、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呼唤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研究及技术开发研究的总体水平提高。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加强教育评价、教育测量、教育预测等方面的学科建设,在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教育评价学科建设,提高评价的科研水平,培养大量的教育评价人才,满足评价改革的需求。

    教育评价研究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评价体系。我国当前的教育评价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如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克拉斯沃尔的行为结果评价等,这些理论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教育评价体系的形成,但是这些理论产生于西方国家,并没有顾及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社情,如何对待中国学生的勤奋刻苦,如何引导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如何对待汉语及中国文化学习的心理机制,如何关注攀比文化对学习的影响,都需要去研究。

    教育评价研究要关注未来学习的科学化。教育的基本问题是学习问题,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要用学习科学指导学生学习,就要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神经科学、脑科学、机器学习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看待学生的学习,认识学习规律、学习策略选择、学习能力甄别,从而破解学习负担过重问题。同时,未来社会淡化文凭、淡化学校的牌子,如何建立并使用伴随一生的学分银行,以及普遍认可的“绿色评价”,都需要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和政策的支撑。另外,面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教育评价研究还要关注对教育风险的研究,如乡村学校如何布局建设才能避免浪费,人工智能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冲击等。

    教育评价改革事关教育改革成败,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任重道远。

    (作者系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