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印度洋“浮出水面”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0-12-18
 

  过去研究普遍认为,副高的准双周振荡来自太平洋,但今年“非常弱的厄尔尼诺年”让学者不得不重新思考:这种准双周振荡是否会受到别的海域影响?

  位于东亚西南方向的印度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今年汛期长江流域暴雨最强的时候,太平洋厄尔尼诺事件已经结束并正向拉尼娜转变,而此时的印度洋却“一片红”,这意味着印度洋异常变暖。再往前看,这种高海温状态已经从前冬延续到春夏。根据海洋学家的研究,这是所谓印度洋偶极子(IOD)正位相强烈发展的结果(所谓超级印度洋偶极子)。

  循着印度洋海温的强烈信号,一条新的逻辑链条被梳理了出来:在今年太平洋厄尔尼诺偏弱的背景下,印度洋强烈增温,印度季风偏强,西南风下产生的暖平流加压,使得西太平洋和南海副高加强。一次又一次的暖平流,最终“牵引”着副高一次又一次西伸加强。过去是在厄尔尼诺事件和IOD的共同驱动下使副高加强,今年仅有印度洋的作用,这是十分异常的。

  “从统计分析看,对印度洋模态进行偏相关回归,所得到的500百帕和850百帕的相关系数都是非常高的。”丁一汇介绍,除了偏相关,印度洋强迫下产生的长江暴雨分布区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对应,而与热带太平洋无相关性。

  实际上,过去20年里,印度洋一直在升温中,并已到了“没有所谓升高、降低,只有升温是快是慢”的程度。在丁一汇看来,此前印度洋对汛期长江流域降雨形势的控制作用科学家早有认识,并且它与厄尔尼诺年常常产生协同作用。但是在强厄尔尼诺年的遮蔽效应之下,这种印度洋的影响往往被忽略了。而在未来几年,一方面太平洋传统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将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短期内印度洋海温正异常将一直持续下去。综合来看,印度洋增温诱发的季风与副热带高压的低频振荡可能还将持续下去。丁一汇进一步指出,今年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即使没有厄尔尼诺作用,印度洋的异常作用(正IOD型)同样可以诱发长江大暴雨。

  “这对气候预测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丁一汇认为,对于我国汛期长江流域暴雨预报业务来说,视野必须充分打开,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都要考虑,而从印度洋一直到孟加拉湾的海-气探测,对未来的气候预测将非常有价值。长远来看,今后气候预测必须建立在对气候变化充分重视的基础上,并不断加强对新规律的研究和掌握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