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一语文4月补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佝偻(lóu) 复辟(pì) 觇视(chān) 千乘之国(shènɡ)
B. 潜力(qián) 矫诏(zhào) 包扎(zā) 日薄西山(bó)
C. 拓片(tuò) 诋毁(dǐ) 刹那(chà) 载歌载舞(zài)
D. 愧怍 (zuò) 扼腕(wàn) 埋怨(mán) 味同嚼蜡(jué)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从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3.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指南录后序》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篇文章是作者为自己诗集所作的序,因为已经写过《自序》,故该文称为“后序”。
B.《五人墓碑记》作者张溥,“碑记”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该文是作者为因周顺昌而死的五人所作的碑记。
C.《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史书,“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
D.《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徵,字玄成,唐代谏议大夫。“疏”是一种分条陈述的奏章,本文是魏徵讽谏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一篇奏章。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①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②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③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④清晨推窗望去,雨虽停了
⑤空中还漂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
⑥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
A.⑥②④⑤①③ B.⑥⑤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⑤⑥ D.⑥④②⑤③①
5. 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
A. 水面风回聚落花 B. 春山一路鸟空啼
C. 楼上春容带雨来 D. 蝉曳残声过别枝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予更欲一觇北(觇:窥视)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穷:贫穷)
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请:申告)/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发:抒发)
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失其所与,不知(知:知道)
D.承天景命(景:大)/可以尽豫游之乐 ( 豫:巡游)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①,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乃徒步诣军门往谒 诣:拜见
B.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 谕:告诉
C.家人进粥食,麾之去 麾:同“挥”
D.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绝:断绝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以维岳故贳之
A. 以乱易整,不武 B.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D. 以资政殿学士行
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尝以文见知于郡守
A.夫晋,何厌之有 B.具告以事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为巡船所物色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4分)
译文:
⑵臣等不肖,请辞去。(3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7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1)简析诗歌颔联写景艺术。(3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渡扬子江》)
⑵__________________,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⑶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显荣于身后。(张溥《五人墓碑记》)
⑷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谏太宗十思疏》)
⑸念高危, 。(《谏太宗十思疏》)
⑹恩所加, 。(《谏太宗十思疏》)
⑺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⑻鄙贱之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名著阅读(5分)
13.“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杨妃”指 ,“飞燕”指 。(2分)
薛宝钗 林黛玉
14. 请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3分)
六、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来源:学科网ZX
拜谒三苏园
王剑冰
①天要黑了,我才赶来,我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我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茶道。我已经远远地看到了莲花山,那里起了雾气。近了,才知道雾气不是来自山上,而是来自我要去的三苏园。
②当年苏轼五走古茶道,就喜欢上这里的风物人情。这里的人爱喝茶,是从苏轼时开始,还是以前就有的习惯?还是苏轼来了,更加地有了热情?一直到现在,大街小巷,有着近300个茶馆,茶的滋润使民风淳朴,社会和谐。
③三苏园好大好空旷。已经没有了什么人,容我独自站立,我的心头正起波澜。仰头看天,一轮圆月早挂在那里,云走枝头,视线迷乱。站在三苏卧眠地,就像站在一个圣殿,一个离奇的境界,没有阴森感,倒是荡漾着一种激扬豪放的气息。
④三座坟前各有一石头供台,香炉香壶,仅此而已。没有什么陪葬物,陪葬他们的,只有诗词文章。再就是不断有人来焚香,香烟袅袅,似一些话语,絮絮叨叨。有人会抓一把土去,觉得那土里有文气,使得坟永远不大。来的人都说,这样好,这样更显得近乎,生前不图地位显赫,死后更不图什么。
⑤这里是苏轼吗?我对你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曾经到过你的黄州,那是你生命中最难堪的一段,空庖寒菜,破灶湿苇,但你却写出了《赤壁怀古》,留下了《寒食帖》。我还去过惠州,你在那里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和豁达。“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你虽捡尽寒枝,一蓑烟雨,却是“忧患来临,一笑置之”。随便打开诗词文集,打开书画食谱茶经,你都赫然其中。身后多少追随者,黄庭坚等四学士只是其一。今世有男人慨叹你人生突围,昂昂灵魂不屈命运;有女人直言要嫁就 嫁苏东坡,将你视为多个层面可倚靠的绝好。历史就是这样,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
⑥园子里的树也怪,棵棵西南斜,都是眉县方向。山风来袭,飒飒如雨。柏叶 落了一层,下面有小芽拱出,承接一隙夕辉。继而发现,圪结草、星星棵、刺刺芽、曲曲菜,长得到处都是,喇叭花在墙头上爬,蒲公英在夕辉里飘。还有梅园,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这都是“三苏”的喜欢。
⑦三苏园为郏县增添其文化风韵,凡来的人,无不对这个地方产生兴趣。兴文重教,文庙修得全国扬名,文庙边上的街道,透显着大气与沧桑。不远有村,名苏坟村。这里不是“三苏”的老家,但他们喜欢“三苏”,崇敬“三苏”,把“三苏”当作自己的乡人,没事就到坟上看看,添添土,拉拉话。此地有好水,还有好泉,正合苏轼烹茶“精品厌凡泉”的要求,难怪人们爱饮茶。
⑧“三苏”来后900年里,一批批的人在这片广阔天地汲取养分,很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这一切似乎都让人觉得,有一条脉系在暗暗涌动。
⑨夜真的降临了,园子里更显得空廓静寂。出来时,又看到了苍莽的田野,延绵似雄浑的江水,浩瀚千里。天空广漠,明月越来越亮,晚风流暖,飞鸟低徊,群峰如屏。“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园林上空氤氲的雾气,比我来时更浓了,让人觉得那是一种不朽的灵气。或还是那条古道,经过郏县穿越洛阳西去万里。起伏的鸟儿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那叫声好亲切,多少年里都是这么亲切啊:
⑩吃杯茶,吃杯茶吧——
(《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4日,有删改)
15.概括三苏园的主要特点。(4分)
16.理解第⑧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7.请简析“茶”在文中的作用。(6分)
18.文章题为《拜谒三苏园》,为什么用很多的笔墨写苏轼?(4分)
七.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 ~21题。
何必温馨?
周国平
①不太喜欢温馨这个词。我写文章有时也用它,但尽量少用。不论哪个词,一旦成为一个热门、时髦、流行的词,我就对它 厌烦了。
②温馨本来是一个书卷气很重的词,如今居然摇身一变,俨然是形容词家族中脱颖而出的一位通俗红歌星。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以至于在日常言谈中,人们也可以脱口说出这个文绉绉的词了,宛如说出一个人所共知的女歌星的名字。
③可是,仔细想想,究竟什么是温馨呢?温馨的爱、温馨的家、温馨的时光、温馨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朦朦胧胧,含含糊糊,反正我想不明白。也许,正是词义上的模糊不清增加了这个词的魅力,能够激起说者和听者一些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空洞的联想。
④而事实上,我无须举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奥涅金与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例子,每一个经历过热恋的人都不妨自问,真爱是否只有甜蜜,没有苦涩,只有和谐,没有冲突,只有温暖的春天,没有炎夏和寒冬?我不否认爱情中也有温馨的时刻,即两情相悦、心满意足的时刻,这样的时刻自有其价值,可是,倘若把它树为爱情的最高境界,就会扼杀一切深邃的爱情所固有的悲剧性因素,把爱情降为平庸的人间喜剧。
⑤比较起来,温馨对于家庭来说倒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概念。家是一个窝,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有一个温暖、舒适、安宁、气氛浓郁的窝。不过,我们也该记住,如果爱情要在家庭中继续生长,就仍然会有种种亦悲亦喜的冲突和矛盾。一味地温馨,试图抹去一切不和谐音,结果不是磨灭掉夫妇双方的个性,从而窒息爱情,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盖的差异终于演变为不可愈合的裂痕。
⑥此外,我无意赞美形形色色的英雄、圣徒、冒险家和苦行僧,可是,如果否认了苦难的价值,就不复有壮丽的人生。困境和逆境本就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往往促人奋斗,也引人彻悟,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儿不温馨。
⑦写到这里,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许多广告画面,画面上是各种高档的家具、家用电器、室内装饰材料、化妆品等等,随之响起同一句画外音:“ ……伴你度一个温馨的人生。”一点也不错!舒适的环境,安逸的氛围,精美的物质享受,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理想,这就是“温馨”一词的确切的现代含义!这个听起来好像颇浪漫的词,其实包含 着非常务实的意思,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一种讲究实际的人生态度。不要跟我们提罗密欧了吧,爱就要爱得惬意。不要跟我们提哈姆雷特了吧,活就要活得轻松。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来源:Zxxk.Com]
⑧我丝毫不反对实在的生活情趣。和突出政治时代到处膨胀的权力野心相比,我倒是觉着这是一个进步。然而,实在的生活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决非限于舒适安逸。使我反感的是“温馨”这个流行词所标志的人们精神上的平庸化,在这个女歌星的唱遍千家万户的温软歌声中,一切人的爱情和人生变得如此雷同,就像当今一切流行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如此雷同一样。听着这些流行歌曲,我不禁缅怀起歌剧《卡门》的音乐和它所讴歌的那种惊心动魄的爱情和人生来了。
19.作者为什么“不太喜欢温馨这个词”?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理由。(6分)
20.文中第⑦段描述了许多广告画面并突出了同一句画外音,有何用意和效果?(6分)
21.作者对有些人“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的观点作何评价?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述。(6分)
八.作文(7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作文。
青春有梦想和期待,有激情和热血,当然也会有遗憾和痛苦……尽管不完美,但青春的美好却是让人留恋的。正处于青春的你们,有着怎样关于美好青春的故事要与别人分享,有着什么关于美好青春的思考要付诸笔端?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