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韧性
高二(7)班 马博轩
宫商角徵羽,唐宋元明清。我泱泱中华至五千年前走来,自五千年后归去,中国文化,一贯而终,文明之火,熊熊不熄。
从前的长袍宽袖,到如今的西装革履,从前的啜茶轻品,到如今的咖啡续命,中华文化变了吗?不,我说没有。从前的士子吟诵弦歌的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今的学童,咿呀学语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前的歌者唱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今的诗人吟的是:“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时间已流,斯人未变,思想沉在心里,文化淀在身中,五千年以来韧而不折的中华文化,无论是筚路蓝缕,还是河清海晏,点点星火传承从未断绝,文明的韧性经受住了所有的考验。
有人说,看看如今的社会,中华文化又在哪儿呢?在心中,在每个中华人的基因之中。今天,人与人交往之时,奉行“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处事行事之时,奉行的仍是“义以为质,由义为荣”。如此看来,外国那些叫嚣着西化、同化中国的声音,在中华民族强大的韧性面前,是如此的可笑!
中华人民,在国泰民安之时,未曾因安逸而忘记心中的执念,在赤地千里之时,未曾因苦难而放弃心中的追求。安逸,是登高的奠基;苦难,是行远的磨石。
石去其皮为破,韦不折于刃为韧。韧性往往体现在混乱的年代。五朝十六国时期,五胡乱华,最后都被我中华文化所同化。近代,当列强掀起瓜分中国之狂潮时,那奔涌而入的西方文化、器物,终在中国文化面前败北。
我想的,是那荆轲、高渐离前赴后继向秦王扑去的凄绝的美,是那大唐盛世四方来朝的《霓裳羽衣曲》,是那一丝一竹《韶》音的宫商角徵羽。文明的韧性深深埋藏在中华文化之中。
我看见了,以韧性为筋的中华巨龙正在腾飞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