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化学实验2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0-10-25
 

化学实验综合

突破训练(二)

1.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

B.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l固体

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

D.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KMnO4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Cl2

【解析】选D A项中氨水与NaCl和Na2SO4均不反应,与AlCl3和MgCl2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A项错误;B项中NH4Cl能发生水解生成NH3和HCl,最终得不到NH4Cl固体,B项错误;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C项错误。

 

2.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浓溶液中加入铜片和浓硫酸并加热

如果有红棕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原溶液中一定有NO

B

向某溶液中滴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显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有Fe2

C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原溶液中一定有SO

D

将H2在充满Cl2的集气瓶中燃烧

集气瓶口上方有白烟生成

H2、Cl2化合生成HCl

 

【解析】选A A项,说明生成了NO2,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O,正确;B项,要检验溶液中一定有Fe2,应该先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氯水,溶液显红色,错误;C项,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错误;D项,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气变成白雾,错误。

 

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B

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

铁片不溶解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颜色不变

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KIO3

D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

溶液变浑浊

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硅酸强

 

【解析】选D 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能是CO2或SO2,该溶液中可能含有CO、HCO或SO、HSO,错误;B.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C.淀粉溶液遇碘变蓝,遇KIO3不发生变化,该食盐中可能含有KIO3,错误;D.硅酸钠和乙酸反应生成硅酸和乙酸钠,说明乙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正确。

 

4.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

【解析】选B A项,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只能证明一定存在Fe3,不能证明是否含有Fe2,错误;B项,无水CuSO4遇水生成CuSO4·5H2O,固体由无色变为蓝色,正确;C项,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能够证明原粉末中含有Na,无法证明是否含有K,因为要观察钾的火焰颜色,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排除钠的干扰,错误;D项,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CO2,SO2也可以,错误。

5.某课题组同学受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实验的启示,拟设计实验利用氧化铜探究乙醛的还原性。

【提出猜想】 猜想 1: CH3CHO+2CuO CH3COOH+Cu2O;

猜想 2: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定性实验】(1)甲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已知: 乙醛和乙酸的沸点分别为 20.8 ℃、 117.9 ℃。

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当氧化铜完全反应后停止实验。

①为达到良好的冷凝效果,方框中C装置应选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实验中先通入乙醛蒸气,后点燃装置B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②已知: Cu2O呈红色,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Cu2O+2H+ Cu+Cu2++H2O。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猜想1成立。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量实验】(2)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定量探究红色固体的成分。

已知:醋酸亚铬[Cr(CH3COO)2]溶液可以吸收少量的O2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装置D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装置F中盛装醋酸亚铬溶液

c.向装置D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可加快反应

d.实验中观察到装置G中有明显现象

②装置G中红色粉末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粉末质量为19.2 g;装置H净增质量为2.0 g。请选择合理数据计算,确定红色粉末的成分及物质的量________。 

【解析】利用氧化铜探究乙醛的还原性,根据猜想 1:乙醛将氧化铜还原为氧化亚铜,故猜想2:乙醛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反应方程式应为CH3CHO+CuO CH3COOH

+Cu。

(1)①观察装置,A中产生乙醛蒸气,进入B发生反应,在M处收集乙酸,故C装置的作用是冷凝,应选用直形冷凝管。实验中先通入乙醛蒸气,后点燃装置B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乙醛被氧气氧化。

②要证明猜想1成立,即证明产物是Cu2O,根据反应Cu2O+2H+ Cu+Cu2++H2O,故取B中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振荡,溶液变成蓝色,且有红色固体残余,即证明产物是Cu2O。

(2)要定量探究红色固体的成分,观察装置,此实验的原理是用氢气还原红色固

体,通过测量粉末质量的变化,测定红色固体中氧的含量。

①启普发生器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故a正确;装置F中应盛放的是浓硫酸吸收氢气中的水蒸气,不需要吸收氧气,开始前就应该将装置内空气全部排出,故b错误;向装置D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可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故c正确;装置G中,氢气还原氧化亚铜得到铜依然是红色的,故没有明显现象,故d错误,故选a、c。

②H中的增重还包括空气中的水分等,故2.0 g不能用,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粉末质量为19.2 g,反应前后粉末减少1.6 g,即粉末中m(O)=1.6 g,n(O)=0.1 mol,

m(Cu)=19.2 g,n(Cu)=0.3 mol,故该粉末不全是Cu2O,还应该有Cu,n(Cu2O)=

0.1 mol,n(Cu)=0.1 mol。

答案:猜想2:CH3CHO+CuO CH3COOH+Cu

(1)①直形冷凝管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乙醛被氧气氧化

②取B中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振荡 溶液变成蓝色,有红色固体残余(见溶液变蓝色即可)

(2)①a、c ②0.1 mol Cu2O,0.1 mol Cu

 

 

6.氮化镓(GaN)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其应用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已知:(ⅰ)氮化镓性质稳定,不与水、酸反应,只在加热时溶于浓碱。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