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一
议论文文体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相关基础知识。
2.把握议论文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3.从例文阅读区别记叙文笔法和议论文笔法的不同。
学习重点:
了解议论文及议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和要求。
学习过程:
一、什么叫议论?
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其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办法,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道短,论是说非。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以交流思想、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
二、什么叫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与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类比论证: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又如《拿来主义》一文中,以尼采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类推到中国也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不可能一味的给予,除非中国像尼采那样疯掉。
6. 归谬论证──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归谬法主要用于驳论文章中。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于幽默感的表达效果。
三、 了解议论文写作规范
议论文文体是考场上大多数考生的首选。因此,写作时更要有清晰的文体感和鲜明的规范意识。那么,考场上阅卷老师如何判评议论文文体是否规范呢?
我们在判断议论文的标准时,要求:议论文围绕某一观点展开,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论点、论据、论证方法都有。(江西卷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手记)
在阅卷过程中,议论文文体特征这一要点是从两个方面来考查和衡量的:其一,着眼于文章语言整体上采用的表达方式,看是否突出了议论的特性,还会参照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看是否符合论证的思维和逻辑;其二,着眼于具体论述的段落的语言运用。(福建卷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手记)
看来,阅卷老师在评判议论文文体特征时最主要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议论特征是否充足、突出,二是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议论性语言这些文体要素是否齐备。
然而,考生在议论文文体上出现的问题也恰恰是议论特性不足,记叙特性有余。这里面有一个如何处理议论文中的议论和记叙关系的问题。
议论文必须以议论为主。议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既然要“摆事实”,肯定要叙述。那么,如何叙述呢?这一点,它完全不同于记叙文的记叙。记叙文的记叙是主要的,有概述和详述两种,以详叙为主。它讲究记叙六要素的清晰性,叙事的完整性,是中心思想的主要载体。而议论文中的记叙则是次要的,是概括式的,不求把事物交代得那么清晰、完整,只要能交代、突出有利于论证的那部分事实材料,能够为议论提供事实依据即可。如果详细叙述,连篇累牍,就会喧宾夺主,削弱或扭曲了议论文的文体特性,就会有“文体不明”之嫌了。
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需要考生特别注意的,就是在论据的使用上。
很多作文仅仅停留在材料的简单罗列和叙述上,缺乏起码的分析,更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作文阅卷中,如果发现能够对现象事例进行思考、反思和分析,哪怕简单,只要言之成理,往往能够获得高分。(2011年河南卷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手记)
因此,写规范的议论文,或者使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就必须强化议论。要在议论上下功夫,做足文章。议,要议得实在,不能光说空话、套话;议,要议得合理,这就要讲究方法,或举例,或对比,或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议,还要议得辩证,切忌简单化、绝对化,在论述某一事物时,不要忘记事物的另一面及其发展变化。
附:对比阅读材料1
(08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好奇心
为什么?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我很好奇。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依旧。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
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简评]
好奇心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那么放眼世界呢?这样的“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贞德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其价值。
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就会得以进步,人类得以更好的生存并维护自己的尊严……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
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简评]
总结:记叙文与议论文区别:
|
记叙文 |
议论文 |
文体特点 |
|
|
记叙成分 |
|
|
议论抒情 |
|
|
语言表达 |
|
|
结构安排 |
|
|
详略安排 |
|
|
选材标准 |
|
|
对比阅读材料2
你该相信谁
河北考生
人生的路程我们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在这其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朋友亲人就免不了出出主意。这时我们该听谁的呢?是他们中的某个人,还是自己解决?
我的回答是:相信自己。
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免会不知所措,我们困惑,那是一种失去方向的感觉,而朋友的建议更会使我们心烦意乱。这时你一定不要慌张,要冷静下来,仔细分析,运用你的头脑,想想是否碰到过类似问题。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这时你会发现前面的路渐渐清晰起来,困难也变得如此简单。
有人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我并不否认,别人的意见会使我们少犯错误,拉近与成功之间的距离,可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人如果从没有失败过,那么他永远不会成功。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淘气的孩子对祖父的工具箱充满好奇,那潘多拉魔盒一般的东西总可以帮助祖父修好家中的任何电器。终于,趁祖父不在家时,他打开了盒子,发现一把漂亮的小刀。年幼无知的他打算用手指检验小刀是否锋利,结果小刀给了他又长又深的口子。祖父从门外走了进来,用事先准备好的绷带给孙子处理好伤口,并对他说,我早就知道这样,但没有阻止你,因为就算我阻止,反而更增加你的好奇。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使你知道它的危险,使你不再碰它。
是啊,失败与挫折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虽然自信并不等于自负,当一个人认为天下只有自己是正确的时候,那他将注定成为失败者。
这就是要求我们在自信的同时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样我们不至于武断行事,造成终生遗憾。
说了这么多,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相信自己,尤其在你不知所措的时候。在未来的路上,也许布满荆棘,也许困难重重,但只要你相信自己,你会发现,一切如此简单。亲爱的朋友,你说呢?
你该相信谁(修改稿)
人生的路程我们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在这其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朋友亲人就免不了出出主意。这时我们该听谁的呢?是他们中的某个人,还是自己解决?
我的回答是:既要有足够的自信,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自古以来,大凡有所作为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充满自信之人。法拉第的“光是电磁波”的发现,蜚声世界,试想,如果法拉第一味听信当时权威而放弃自己的理论,那么这项伟大的发现,恐怕就不是法拉第了。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同样震惊世界,他若不是对此深信不疑,又怎会有之后的太阳系、银河系等一系列重大发现?海森堡的量子力学,如果不是自信支持他,恐怕早就被牛顿经典力学的支持者推翻了。所以,人贵在先有自信,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就。
当然,这里所说的自信,也是有条件的,是对自己充分把握的情况下具备的一种必然,而不是盲目自大。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一概肯定,自以为是,那么等待你的只有失败。如何才能避免呢?这就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自古就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古训,人在对自己不甚了解的时候,只有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摆脱失败的阴影,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唐太宗正是由于虚心听取魏征的谏言,及时纠正治国方略上的偏差,才有了日后的“贞观之治”;齐桓公接受鲍叔牙的举荐,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才成就了一代霸主;齐王虚心采纳邹忌谏言,才有“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的佳话,流传百世。
所以,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满怀自信,不动摇,对别人的意见能仔细分析,从中吸取营养,不断修正自己前进的航向,那么成功离他就不远了
对比阅读原稿评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