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相关阅读资料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0-09-11
 

《巴黎圣母院》相关阅读资料

一、名著基础知识

1、知作者信息

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有“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之称。

2、晓作品背景

(1)巴黎圣母院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这个时候,百年战争法国已经取得了胜利并走向统一,当时的法国国王是查理十一世,法国王权正逐步加强,开始压倒地方封建领主势力,新生的资产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历史正逐步的迈出中世纪的黑暗。《巴黎圣母院》虽然是以中世纪的巴黎作为背景,但是它与19世纪30年代法国人民的生活与斗争紧密相连,整部作品弥漫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2)《巴黎圣母院》写于法国风云变幻、阶级斗争激烈的年代。1794年雅各宾政权被推翻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随之建立;人民群众的处境日益恶化,巴贝夫的秘密组织——平等社的活动遭到失败,保皇党的叛乱不断发生。拿破仑以平息国内判乱和击退国外封建联军而震动全欧洲,但随后就是波旁王朝的复辟。1824年,路易十八逝世,查理十世执政,是波旁王朝统治最黑暗的时期,极端保皇分子入内阁,天主教会势力更为猖獗,这样就促成了人民群众反对波旁王朝斗争的高涨。1830年七月革命后,掠夺革命果实的银行家统治着法国,金融资产阶级进入全面胜利和巩固时期,但同时,无产阶级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时期法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折之中,各种斗争十分激烈、尖锐。

3、懂创作缘由

   (1)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以前,由于雨果少年时期一直在崇信君主政体和天主教的家庭教师和母亲影响下,他的政治立场和文艺观都是保守的。

1926年,随着国内反查理第十的斗争和国际上争取独立解放的革命浪潮对神圣同盟的冲击,雨果的政治和文艺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用理论文章和创作实践向古典主义进行斗争。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精神。

1831年《巴黎圣母院》的出版,是雨果对自己曾是保王主义作了一次清算,表达了对波旁王朝和天主教会的憎恶,因而,小说鲜明地体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赞颂。

(2)在法国,被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国外封建势力的支持下,于1815年复辟。直到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结束了波旁复辟王朝的封建统治。

在复辟王朝统治下,法国宫廷和教会狼狈为奸,欺压人民。当时的巴黎,宗教势力邪恶黑暗,封建等制度十分残酷,封建主义压抑下的人性扭曲堕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下层人民,处于令人深切同情的境地。饱受压迫的人民群众奋起反抗,与两股势力展开英勇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雨果感受到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忍,创作出《巴黎圣母院》,借15世纪的巴黎社会反映现实生活。

二、名著内容简介

1、主题思想

《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美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弗罗洛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暴露了封建王权和教会势力对善良无辜者的残害,揭示了在禁欲主义的压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堕落的过程,表明了雨果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精神和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

2、全书框架

《巴黎圣母院》全书共十一卷,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卷到第三卷):写副主教克洛德指使养子卡西莫多劫持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被宫廷弓箭队队长菲比斯救下,爱斯梅拉尔达由此坠入爱河。

第二部分(第四卷到第七卷):写善良的爱斯梅拉尔达先后救下流浪诗人格兰瓜尔和卡西莫多。克洛德由于心生嫉妒,在爱斯梅拉尔达与菲比斯约会时刺伤了菲比斯,嫁祸给爱斯梅拉尔达,以绞刑逼女孩对自己就范,但爱斯梅拉尔达没有屈服。

第三部分(第八卷到第十一卷):卡西莫多救下了女孩,但最终被克洛德告密,爱斯梅拉尔达未逃过绞刑,卡西莫多将克洛德推下了巴黎圣母院的塔顶,多年后人们发现了卡死莫多与爱斯梅拉尔达的尸骨。

人物关系图

3、艺术特色

离奇的情节,巧合、夸张、怪诞、富于幻想 。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和怪诞。苦修女恶毒诅咒爱斯梅拉尔达,最后竟发现她就是自己的女儿;她与女儿相认的时刻,正是死别之时。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小说中还有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怪诞情节,如作者对“奇迹王朝”的描写,对卡西莫多与爱斯梅拉尔达的尸骨一被分开就化为灰尘的描写,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

人物形象性格非凡,带有理想化的夸张的特点。爱斯梅拉尔达是完美人性与纯真感情的化身。她既有美丽动人的美貌,又有纯洁的心灵和善良诚挚的品德。她富有同情心,当诗人格兰古瓦即将被乞丐王国绞死的关键时刻,她毫不犹豫地以愿意和他结婚的方式救下了诗人;卡西莫多被鞭笞后因口渴而痛苦呼号时,她不计前嫌,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他水喝。卡西莫多是作者理想中“善”的化身。卡西莫多忠诚勇敢,纯洁高尚,爱憎强烈,概括了一切灵魂和忠诚之美。他的形象的意义在于心灵美重于外表美,体现了善良战胜邪恶,真诚战胜虚伪,内心美好战胜外表丑陋的人生真谛。
   多方面运用对照手法,使人物和主题都得到了更鲜明的凸现 。小说在创作上广泛地运用了对照原则。首先是环境与事件的对照。巴黎城市和圣母院的自然环境和谐美丽,但到处布置着绞架、刑台、地下牢房、存尸墓场,发生着诸如爱斯梅拉尔达这样无辜的人们遭受摧残迫害的耸人听闻的悲惨事件。这样的对照更表明了作者对造成巴黎和圣母院成为人间地狱的社会的愤慨。其次是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种法庭、两种审判的对照。封建王朝里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冤狱遍布国内,致使爱斯梅拉尔达遭受凌辱与迫害。而在“奇迹王朝”里,尽管那些平民、乞丐、流浪者们衣衫褴褛,面目粗野,但都心地善良,互助互爱,具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巴黎圣母院》对照方法的运用,最集中也最重要的还是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这里既有外貌美丑的对照,也有内心善恶的对照。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