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6月联考试卷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0-06-24
 

高一语文6月联考

2020.6.20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哲学的童年,人们好奇地注视着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力图通过获得知识来解释一切现象。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的是苏格拉底,他引导人们学会思考,并将哲学从自然这个幽暗的背景当中解脱出来。近代科学革命以来,当哲学仍然在讨论无解的传统问题之时,科学却以飞速的发展摆脱了对哲学的依赖。

康德曾在讲学科之争的时候认为,哲学是更基础的,在学术机构中应该具有更高的位置,所有学生都应该有哲学的训练。然而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却称“哲学已死”。在他看来,诸如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从哪里来等关于人的本质意义的问题,过去由哲学来回答,现在哲学却无力回答。相反,它们开始交由自然科学来回答。更有甚者,哲学家在不断回顾这些问题时,又无力进一步结合自然科学的发展来予以解答。霍金对哲学的理解有其片面性,没有达到更为完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但他的批评值得哲学家群体警醒。

事实上,当我们思考人类信念系统时,应当注意到它是多层面的、多维度的。这里,我们要关注的主要是两个层面:描述性的维度和规范性的维度。在描述性维度上,科学具有优先性。但除了自然领域之外,人类的生活更多居于规范性层面上。对于规范性来说,最直接的理解就是道德和法律。道德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法律告诉我们禁止做什么。这是规范性最突出的表现。

实际上,规范性无处不在。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参与对事物的评价,使用概念的时候也是在遵循特定的规则。哲学恰恰活跃在规范性的领地。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哲学的活动会遍布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如道德哲学、法哲学、经济哲学、社会哲学、数学哲学、科学哲学等。因为所有自然科学都包含描述性所无法处理的规范性层面,表达这些科学原理的部分需要哲学来参与;而没有哲学来澄清特定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进行语义整编,就容易导致严重误解。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思考:这样做对不对?应不应该这样做?行动的理由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引向了关于规范性问题的回答。我们不是在寻求真假,甚至也不是在追求对人类的操控和设计,而是最终要回答我们的文化模式、社会秩序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所遵循的抽象规则是怎么形成的,“我”和“我们”是谁。这就是自身认知和人性理解方面的复杂问题。

我个人认为,对于科学世界观下的哲学未来发展而言,在规范性领域中的划界与批判是哲学最有前景的一面。就此而言,哲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个体去深入、自主、谦逊地理性思考。

(摘编自《“科学为王”的时代哲学有什么价值——韩东晖教授在复旦人文智慧课堂的演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怀抱着对世界的好奇心,曾试图通过获取知识解释一切,而苏格拉底则引导人们学会思考,并将哲学从自然中分离出来。

B. 霍金认为,哲学无力回答关于人的本质意义的问题,大多数哲学家不能结合自然科学思考,最终陷入解决问题的困境中。

C. 哲学的活动遍布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自然科学在表达原理的部分需要哲学来参与,基本概念的澄清和语义整编也需要哲学参与。

D. 关于规范性问题的回答,是对我们的文化模式、社会秩序以及所遵循的抽象规则如何形成的回答,它关系到人类自身认知和人性理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引用论证的手法,肯定了苏格拉底在哲学发展上的贡献,即引领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哲学。

B. 文章评价霍金对哲学的理解,既指出其片面性,也肯定其警示意义,分析辩证,分寸得当。

C. 文章在议论时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如从描述性和规范性两个层面分析了人类信念系统。

D. 文章多用“我们”这一称呼,有一种让读者参与思考的意味,增强了表达的亲切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生活,在自然领域之外更多居于规范性层面,道德与宗教的约束力就是规范性最突出的表现。

B. 康德对哲学沉迷于讨论传统问题给予有力批判,强调了哲学在规范性层面上的重要意义。

C. 在参与对事物的评价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遵循特定的规则,这正是规范性无处不在的体现。

D. 哲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让我们每个个体通过理性思考,学会追求对人类的操控和设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山东省发布的《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成为国内首个餐饮业分餐制省级地方标准,其中专门明确了公筷公勺设计标准,让顾客面对两双筷子时不再“难辨雌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教授萧放介绍,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在汉魏之前都是分餐制,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那时饮食简单,就是一锅煮,一个人就有一个小陶鬲。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介绍,今天人们提到“大摆筵席”,很容易想到围坐一桌、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景,但西周时铺筵设席的景象却是人们正襟危坐、分坐分食。无论是《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记录,还是东汉晚期壁画《宴饮观舞图》里一人一案、踞坐宴饮的描绘,都清晰可见分餐制在古代饮食礼仪中的主流地位。

随着农业社会的进步,同时伴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带来他们围坐一炉进餐的饮食习惯,分餐与共食开始并存。正如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既有分餐,也有共食的座次安排。

(摘编王君平《分餐是个好习惯》,《人民日报》2020.05.02)

材料二

近日,张文宏医生提倡“分餐制”:传统中餐,大家习惯于用筷子在公共菜盘里夹菜,其优点是进餐气氛亲密、其乐融融;而缺点是一双筷子既夹菜,又直接进口,在每次夹菜之余,都会有少量唾液沾染在筷子头上,然后进入公共菜盘。

现代医学证明:唾液中有大量细菌,在患流感之类病毒性疾病时,还会有病毒等病原体,尤其是引发胃溃疡的幽门螺旋菌,通过口口相传的概率相当大。

事实上,“分餐制”,对时下在抗击“新冠疫情”背景下重启经济,尤其是重振餐饮业的意义很大,我们每人都应该重视起来。

当然,也应该对餐饮行业提出运营管理规范:在保持传统中餐的圆桌式聚餐、向心式布菜、觥筹交错式取菜宴饮等习惯的同时,推广“两级取菜”,杜绝唾液交换,使中餐餐饮不但美味,而且更加卫生、健康。

“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该发出全面推行分餐制的倡议,并制定统一的行业指南。各地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根据指南,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行规,并在餐饮企业的评级、评星条件中,加入关于‘分餐制、公筷制、公勺制’的推行情况,并持续跟进监管,将其纳入卫生监督范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摘编美逸君《“分餐制”宜大事推广》,《南方周末》2020.05.15)

材料三

英国《卫报》5月1日报道称,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正在推动一场“餐桌革命”,以改变长期以来的传统——聚在桌边,用各自的筷子从同一个盘子里夹取食物。《卫报》称,有关部门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活动,以说服人们使用公筷和公勺,还鼓励人们采取分餐制。

《卫报》将之称为“艰巨的任务”:中国采取过类似的举措,但效果不彰。分享食物是中国人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亲密的象征。

“(使用公筷的)障碍在于‘我们必须在一起喝酒、一起吃饭,必须亲密无间’的传统观念。”《筷子:文化与烹饪史》一书作者、美国罗文大学教授爱德华·王指出,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中国有关部门认为,共享餐食是新冠病毒在中国传播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家庭中。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表示,从广东和四川的现场考察来看,78%至85%的新冠肺炎聚集病例发生在家庭。

许多人不认为有必要在家里使用单独的餐具。《卫报》援引新浪最近的一项在线调查称,650多名受访者中,有一半的人在家不用公筷或公勺,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摘编李圣依《英媒:疫情后,中国掀起“餐桌革命”》,《青年参考》2020.05.08)

4.下列选项中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山东省发布的《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中专门明确了公筷公勺设计标准,可以使顾客就餐时明确公筷的使用方法,从而有效的推动餐饮业分餐制度实施。

B.从《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记录与《宴饮观舞图》、《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图画描绘中,不难看出分餐制的历史悠久,并且符合古代饮食礼仪的主流要求。

C.传统中餐中,人们习惯于用筷子在公共菜盘里夹菜,这种习惯缺点明显,会导致唾液交换不卫生的结果,也因口口相传增大了细菌与病毒等病原体传播的概率。

D.英媒《卫报》将中国推行分餐制称为“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过去推行分餐而效果不明显;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家庭很难做到在家中使用单独的餐具。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行分餐制度作用意义的一项是(    )(3分)

A.更加卫生文明,了解饮食习俗,遵循古代饮食礼仪。

B.有效抑制细菌与病毒的传播传染,使饮食更加安全。

C.能够帮助在疫情期中的餐饮业摆脱困境、重振行业。

D.替换家庭饮食习惯,减小家庭内部传染病菌的概率。

6.结合文本,谈谈有效推行“分餐制”的具体办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母医道

徐风

⑴没有星辰的长长寒夜,父母还没有回来。他们总是这样。在通向山镇医院的路上,我和二弟小妹牵着手,无数次地引颈观望。等待的时刻像无限拉长的橡皮筋,山风刮起的黄尘舔着我们的肌肤。父母——他们还在医院后楼那间简陋的手术室里忙碌。有血和药水的气味传来,接着是一阵细碎的脚步。据闻一垂危的生命在晨曦到来之前终于得到了拯救,可是我们的父母还迟迟没有回来的迹象。

⑵不远的单家巷方向传来几声狗吠,有人在放鞭炮,零落而寂寞,可能是某个出院病人的家属在庆贺吧。太阳一竿子高的时候,我们一夜没睡的父母终于回来了。他们脸色灰白,眼圈是黑的,嘴唇泛着紫。这样熟悉的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无数次重复,以至成为我成年后睡梦里的常见场景。

⑶在山镇医院里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总是把他的药箱背回家中。这样我家狭小的客厅常常坐满了附近一带的患者,在这里他们就像在自己家里那样随便。父母对他们的病人总是那么和气,给他们让座,泡茶。牙疼的病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对着正在吃饭的父亲张大他们出了问题的嘴巴。有一次,我们刚刚开始吃饭,一个熟悉的街坊来了,他把一条正在溃烂的大腿伸在我们面前。记得我还嘟噜了一句:火腿倒没有吃,烂腿却天天看!父亲照例白我一眼,迅速放下饭碗,对那条烂腿进行了十分仔细的察看。一有病人,他的眼里就什么都不存在了。饭也可以不吃,觉也可以不睡。

⑷有关父亲妙手回春的故事在山镇的街巷和山村广为流传,而我的母亲无疑是他最默契的助手。她可以闭着眼睛报出手术室里一切器械的名字,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她能在父亲的手刚伸出的第一秒钟里准确地递上需要的器械。据说,她动作利索且干脆,“她打针一点也不疼,像针没有扎进去一样”——这是众多的病人对她最朴素的评价。而母亲一生最引以为自豪的头衔是,她一直到退休前,都是医院“抢救小组”的成员。这关乎她的被重视,她的一以贯之的精神状态,还有她的不容忽视的救护技术。

⑸一些粗犷的山里汉子成了我家的常客,他们是父亲门下的学徒。他们豪爽,酒量惊人,有时他们会带一些打下的野鸡野兔来慰劳父亲。父亲总是拿出一瓶难得的好酒,兴致很高地陪他们喝,同时向他们介绍一些中草药知识。家里的小小客厅,就是一个临时课堂。于是他们慢慢知道,就在他们祖辈居住的山上甚至路边,到处都有治疗常见病的药材。父亲难得的假日总是在爬山涉水中度过,他几乎访遍了山镇周围所有的山山水水。

⑹我19岁那年终于获得一次“人生饭碗”的机会,想必父亲事先已经做了工作,上边答允他的大儿子跟他学医。但是我不答应,甚至死也不肯。因为我内心没有父母强大,无法天天直面生死。同时我不能把这个原因作为拒绝的理由,因为我无法面对父亲热切期盼的眼神。天知道我那时早已爱上了文学,已经读遍了山镇上几乎所有民间藏书,也是我想当作家的理由。

⑺好长的时间里,父亲颇为沮丧。几十年前父子的一段对话至今犹在耳边:儿子信誓旦旦地说他要当作家,他还以鲁迅弃医从文为例,大言不惭地说医生看病只能疗救人的肉体,而疗救灵魂的人只有作家。父亲早年读过鲁迅,末了他说出一句话,让他的儿子在几十年后惭愧不已:“你再去读读鲁迅遗嘱吧,他平生最讨厌的,就是空头文学家。”

⑻若干年后父母都老了。他们退休后就悄悄离开了山镇,在50里外的城市一隅过着退休老人的平静生活。他们平素不怎么回忆往事,所有的老照片都被封存。但是在去医院看病的时候,那种空气里的特殊气味会让他们莫名其妙地激动。他们最大的欣慰,也许是当年不听话的儿子生的儿子终于穿上了白大褂,成为一个为部队官兵看病的军医。

⑼在他们居住的那条僻静小巷里,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行医40多年的医生,那些惊心动魄的救护故事,已经被漫长的岁月所稀释。

(选自2019年2月28日《新华日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以“我”的口吻讲述了一对医护工作者的故事,他们既具有精湛技艺,又拥有医者仁心,为治病救人奉献了一生。

B. “等待的时刻像无限拉长的橡皮筋”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等待时间之长,形象地表现出了几个孩子等待父母时的痛苦难熬。

C. “父亲照例白我一眼”是父亲对“我”有所抱怨的不满,表现出父亲的职业操守;“照例”说明这样的情形很常见。

D. 父亲希望我能继承衣钵,但“我”不想做医生,因为不能把无法直面生死作为拒绝的理由,便欺骗父亲说我要做作家。

8. 文章第⑺段说“让他的儿子在几十年后惭愧不已”,作者“惭愧”的原因是什么?(4分)

9. 文章是如何通过正侧结合来表现父母形象的?请举例说明。(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玉岩先生文集序

公讳广,字充之,别自号玉岩,昆山太仓人。太仓后建州,故今为州人。公举弘治乙丑进士。历莆田、吉水二县令,以治行为天下第一,征试浙江道监察御史。仅两月,上疏谏武宗皇帝。佞幸疾之,欲置之死,而上不之罪也。故得无下诏狱,贬怀远驿丞。而佞幸者怒未已,使人遮道刺公,公伪为头陀,持波嗢啰以行乞四百余里,乃免。武定侯郭勋镇岭南,承望风旨,伪以白金试公,公拒不受。一日摄公,闭府门,箠击之,几死。行省官惕息莫敢救,御史有言而解。久之,迁建昌令,再贬竹寨驿丞。会武宗晏驾,今上即位,诏举遗逸,公复为御史。寻迁江西按察司佥事,历九江兵备副使、江西提学副使、福建按察使、巡抚江西、右佥都御史,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公自起废,不十年至九卿,不可谓不遇。而遂不幸以死,不能究其用也。然天下称武宗之世,能以直谏显者,自公之外,不过数人耳。天子中兴,思建万世之业,则正色而立于朝廷如公者,岂可一日而无哉!

故尝以谓士之忠言谠论,足以匡皇极而扶世道,使之著于庙廊,泽被生民,世诵其词而传之,宜矣。若夫诋讦叫号,不见省采,徒为一时之空言,似不足以烦纪载,而学士犹传道之不绝,岂不以天下之欲生也久矣。有其言,足以转乱为治,利安元元,虽不见之施行,而实天启其人,使昭一世之公道,后之人犹扼腕拊掌,幸其时能用其言而不至于坏也。

公好性理之学,与魏恭简公相善。故诸子皆及恭简之门,而居官政绩多可纪,语具其门人陆光禄鳌所述行状中。

公殁十余年,太仓兵备副使南昌魏侯良贵为公江右所造士,登堂拜公像,求遗稿,捐俸刻之。公之子士淹、士洵,以序见属,因著公平生大节而论之如此云。

(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10.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登堂拜公像,求遗稿”中“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B. 此三者,吾遗恨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C.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苏轼《石钟山记》)

D.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归有光《项脊轩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弘治”,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乙丑”是以干支纪年。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这属于古代纪年法中的年号干支兼用法。

B. “御史”,中国古代官名。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 “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是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

D. “震川”,是归有光的号。古代文人有的以籍贯为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有的以志趣爱好为号,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玉岩先生被贬途中,遭人拦路刺杀,他假装成出家人,手持波嗢啰而一路行乞四百余里,才得以幸免。

B. 自上疏谏武宗皇帝被贬之后,玉岩先生仕途不顺,直到新皇即位,寻访人才,玉岩先生才得到重用。

C. 玉岩先生重新被起用,不到十年就位至九卿,但不幸去世,他的才能未能完全施展,可谓怀才不遇。

D. 玉岩先生去世十多年后,曾经被提拔的官员,登堂拜见先生塑像,索求其遗稿,捐献俸禄刻印文集。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佞幸疾之,欲置之死,而上不之罪也。(3分)

⑵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鼠屡败吾书偶得狸奴捕杀无虚日群鼠几空为赋

陆游

服役无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禅房。昼眠共藉床敷暖,夜坐同闻漏鼓长。

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肠。鱼飱虽薄真无愧,不向花间捕蝶忙。

【注】①胡:中国古代称北边或西域的民族。 ②飱:同“飧”。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题较长,交代了带猫回家的原因及结果,更流露出作者抑制不住的兴奋、满意之情。

B. “昼眠共藉”“夜坐同闻”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一幅人猫相依、孤苦而又温馨的画面。

C. “策勋何止履胡肠”一句赞扬了猫的功劳,诗人觉得它简直堪比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士兵。

D. 最后一联是说猫捕鱼虽少,但整日不辞辛劳,而不去捕蝶嬉戏,也可算是无愧于主人了。

15.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猫的形象。(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采用互文修辞,写出诗人深感时光流逝,因而要抓紧时间提高自己修养的句子:                                         

(2)《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3)《归去来兮辞》中诗人用                                      来强调自然的生机,让自然田园倍添诗情画意。

 

三、课外名著阅读(9分)

17.(1)出自《孟子》的成语很多,如“缘木求鱼”出自“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赤子之心”出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出自“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1分)

(2)《西厢记》全名为              ,正面提出了“                  ”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2分)

(3)从下面这段话可以看出祖父(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什么形象特点?请各用一个词概括。(3分)

“我说,从今以后,高家的子弟,不准再进洋学堂!听见了没有?”他说了又咳嗽。

“是,是。”觉新答应着,他惶恐地站在那里,祖父的每一句话打在他的头上,就像一个响雷。

   觉慧站在觉新的旁边,他的心情却跟觉新的完全不同。他虽然感到空气压迫人,但是他并不惶恐。他一点也不害怕。他在心里暗笑,他想:“纸糊的灯笼快要戳穿了!”

高老太爷:           觉新:           觉慧:           

(4)阅读名著文段,回答问题。

那宝玉又听见她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来,便赌气向颈上摘下通灵玉来,咬咬牙,狠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劳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不动。宝玉见不破,便回身找东西来砸。黛玉见他如此,早已哭起来,说道:“何苦来,你摔砸那哑巴物件,有砸它的,不如来砸我。”二人闹着,紫鹃雪雁等忙来解劝。

“好姻缘”指什么?这次摔玉和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摔玉的原因有何不同?(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人类对          的宇宙充满好奇。随着现代航天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能力日渐增强。中国嫦娥四号在奔月旅途中,将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讲述地球近邻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的故事。

12日16时39分,嫦娥四号接到制动指令,约5分钟后,制动发动机顺利完成太空“刹车”任务后关闭。对远在天边的嫦娥四号实施近月“刹车”制动如此精准,真让人         ,再次彰显了中国航天测控取得的卓越成就,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史上,写下        的一笔。可以预期,嫦娥四号在接下来的实施月面探测任务和月面软着陆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向嫦娥四号发出太空“刹车”指令的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关注此次月面探测的世界各国民众纷纷把目光投向这里,        倾听从这里发布的各种相关信息。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月面软着陆和实施月面探测任务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B. 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月面软着陆和实施月面探测任务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C. 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月面软着陆和实施月面探测任务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实现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D. 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实施月面探测任务和月面软着陆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它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大脑中枢,既是数据处理中心和飞行控制中心,又是指挥调度中心、信息交换中心。

B. 它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大脑中枢,既是指挥调度中心、飞行控制中心,又是数据处理中心和信息交换中心。

C. 它既是指挥调度中心、飞行控制中心,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大脑中枢,又是数据处理中心和信息交换中心。

D. 它既是数据处理中心和飞行控制中心,又是指挥调度中心、信息交换中心,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大脑中枢。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烟波浩淼   击节称叹   淋漓尽致    屏气凝神

B. 浩渺无垠   击节称叹   浓墨重彩    屏气敛声

C. 浩渺无垠   叹为观止   浓墨重彩    屏气凝神

D. 烟波浩淼   叹为观止   淋漓尽致    屏气敛声

21.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的意义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竟使遇哨:  竟使,假使              予志焉:  悲,同情 

B.其西封:  肆,肆意                之二策:  均,比较

C.而相逐:  噪,喧哗                逡巡畏义:  逡巡,迟疑不决

D.谦以自牧:冲,谦虚                能而任之:简,选拔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吴之民方痛心

B.璧有瑕,请指示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C.为巡船所物色                   徒慕君之高义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

2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赋:古代一种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文体,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如《赤壁赋》(宋•苏轼)、《阿房宫赋》(唐•杜牧)。 

B.词:产生于隋唐,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盛行于两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词按字数又可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多篇,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

D.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起点是指开始的地方或时间。起点,意味着从零起步;起点,又意味着新的出发。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