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介亭中且停停
高三(2)班 陈欣悦
读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细品看似平静的文字下隐藏着一颗怎样炽热的爱国之心,鲁迅先生不似张爱玲那般在烟雾缭绕的老上海讲着热闹与喧嚣,而是坐在且介亭间远离喧嚣与嘈杂,满怀激情却又平静地抒写自己的内心。
没有经济依靠,但他拒绝让自己为了一时名利投入到侵略者的阵营,他唾弃那些追名逐利,不惜出卖国家,把自己的周围染得热热闹闹的人,鲁迅先生端坐在且介亭中,内心平静。
如今战乱平息,当代作家自不用声嘶力竭地唤醒“无知的民众”,可那份安于宁静的心态却早已在历史长河中被淡忘,热闹成了一位作家是否有名的评判。若是门庭若市,每日来客不断即是名利的象征;若是签售会不断,采访记者络绎不绝即是佳作的代名词;若是包装精美,加上某些名家不知所云的点评,即是风光。殊不知这些热闹实质上是内容空虚汲汲于名利的掩饰,是一颗浮躁的心,妄图以热闹的假象掩盖他的无知与虚荣。
这些文化乱象的出现带来了文化生态的不再和谐。在热闹之下是这些作家的对市场化庸俗的理解,是对大众文化鉴赏水平的低估,是对名利和地位的盲目追求,结果只能将高雅变成搞笑,将庄重变为戏说,把平静搅成热闹。
真正的文坛不需要这些虚无的热闹。若无平心静气,耐得寂寞,何来字字珠玑?幸而有人愿意倚着且介亭的朱栏将热闹关在窗外,聆听内心的一片空灵。我曾随着梁晓声品味《人世间》,感受他五年的辛苦和文字足以留住时光的力量;我也曾在沙漠边缘行走,让沉寂了数年的《一个人的村庄》带我走进刘亮程宁静的生活;我也吟哦着木心的《慢》,体味他七十岁高龄时的安宁……名誉带来的热闹只是一时的,而静心打磨的作品才是永生的。
《野草》中有言:“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当看过名利场的喧嚣,方知宁静才是营造良好文化生态的不二法门。
又何止文学?若是将“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融进平凡的生活,我们就将不再被“快节奏”掏空,一个经过积淀的充实人生自会展现眼前。
若是找不到那方桃花源,不妨在且介亭旁停一停吧,你将发现褪去繁华与热闹的世界,温馨而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