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苏 扬:笃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0-06-14
 

  笃

高三(3)    

    在吴地方言中,用小火煨叫“笃”,与“笃定”的笃同音。把一杆晒到中空的木头凑到烧得正旺的老灶中,不多时,黄艳艳的火苗便从柴底撩拨上来,不时发出爆响。老火叉探入灶膛,“笃笃”来回敲两下,响静了、火平了,锅里的粥快好了。

    把小火煨称之为“笃”,我不知先人的灵感是否来源于那火叉与灶的合奏。走近灶边,还记得爷爷的身影被闪跃着的火光斜斜印在墙上。老墙早被熏得黄里透焦,小凳旁,散堆着的柴堆下,我们藏着的老红薯不知被老鼠偷吃多少。

    记得爷爷捏着火叉的时候最多。早粥午饭、午茶晚餐都是爷爷灶前的成果。从柴堆里抽一捆干草,哈着腰,捂着风,爷爷不慌不忙地把火柴头闪耀的金黄探进柴草的枝上。“快填进灶去,烫手!”我急,爷爷笑笑,轻轻地把那捧柴草叠在灶门,俯身一吹,霎那间烟尘四起,灶膛里一阵飞沙走石。我正惊愕,灶已由先前的黑洞洞刹那间变得明亮温暖。火焰稳稳地在灶肚子里躺着,刚才的飞沙走石销声匿迹,耳边只留柴草的不绝“噼啪”。

    我笑爷爷像成功接生的接生婆。爷爷也咧嘴,顺手从灶间抽出火叉,来回一推,“笃笃”的敲两下,爷爷墙上闪烁的背影又安定下来。慢慢来,稳住火心粥才笃的香,爷爷说,顺手又凑进一杆空心木,我侧脸望望,火苗从柴草蹿出,满灶金光,一脸暖洋洋。

    午间的灶就在那里烧着,锅里是下午的粥,不时“啵”冒一个泡。小孩就睡在厅间凉席上,胳膊大腿相互压着枕着,浅色的风扇叶就在头顶转动,还记得窗外有行大雁,像黑色钉子钉在天上,四下传来的蝉鸣,保闲进入梦乡。

    午后吃粥,这成了我家的规矩,绝不含糊,彼时的日子也像粥一样,在灶上笃着,耐着性子,笃笃定定,不急不躁。不管是扑面而来的焰气释放的灼热,麦秸、柴木裹挟的灶火里发出的喧嚣还是火辣烟气钻入眼中的酸楚,我总是记得以往的那份笃定,那笃笃的敲击,让火苗从跃动的浮躁变得沉稳。从此,小火笃,慢火煨,灶上的日子氤氲着成熟甘甜的米香。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