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卷一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0-06-13
 

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卷一

内容:《指南录后序》《石钟山记》,论述类文本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含义。


1、予右丞相兼枢密使                   

2、时北兵已修门外                  

3、绅、大夫、士于左丞相府         

4、予更欲一                     

5、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6、北亦不敢轻吾国                    

7、直前詬虏帅失信                     

8、吕师孟叔侄为逆                      

9、不在使者之                       

10、得奔真州                          

11、庶几在此                          

12、踪迹,宿                 

13、大酋当死                          

14、京口,以备不测                     

15、例送死                          

16、贾家庄几巡徼所陵迫              

17、质明,避哨竹林中                     

18、高沙……海安                      

19、予志焉                         

20、雪九庙之耻                      

21、使旦夕得正丘首                      

22、自其诗,曰《指南录》           


23、微风                            24、大风浪不能                       

25、而聆之                             26、临汝                       

27、至夜月明                           28、汝之乎                           

29、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0、余是以记之                        

二、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古:                        今:

2、抗辞慷慨             古:                          今:

3、以至于永嘉           古:                          今:

4、为巡船所物色         古:                          今:

5、几彷徨死             古:                          今:

6、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古:                          今:

7、余方心动欲还         古:                          今:

8、空中而多窍           古:                          今:

9、自以为得其实         古:                          今:

三、翻译句子。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諂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3、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4、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5、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6、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7、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8、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四、理解性默写。

《石钟山记》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是:“                                   ?”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评。接下来讲的三方面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在说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

初期的书法只是作为一种记事手段,但古代许多信札、碑文、书稿等,现在看来大都是很好的书法作品。我们今天考察茶的起源、发展等情况,除了从茶的物种、历史和社会学等角度出发外,历史遗留下来的书法作品也可作为难得的一手资料。

一般认为,唐代之前均以“荼”字表示茶,所以对“荼”字,茶文化研究者总是抱着浓厚的兴趣去探讨、研究。目前看来,“荼”字字形的较早遗迹,是在古玺印中。唐代是书法艺术盛行时期,也是茶叶生产的发展时期。书法中有关茶的记载也逐渐增多,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著名的狂草书家怀素和尚的《苦笋帖》。这是一幅信札,上曰:“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全帖虽只十四字,但通篇章法气韵生动,从中可以看出怀素对茶的渴望。茶文化的杰出贡献者“茶圣”陆羽所作的《僧怀素传》,有几段是记述怀素、颜真卿等讨论书法艺术的言语。其中颜真卿与怀素所言“屋漏痕”“壁折之路”等比喻,启迪了后来书家对运笔妙法的领悟,至今为书法家津津乐道,对书法创作和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陆羽在另一篇《论徐颜二家书》,认为学书应重神似,而不应为外表形态所囿,持论颇有见地。纵观陆羽一生的成就当推《茶经》为首,我们也可认为陆羽还是一位有造诣的书论家。

在中国茶文化和书法史上,宋代都是极为重要的时代,可谓茶人迭出,书家群起。茶叶饮用由实用走向艺术化,书法从重法走向尚意。不少茶叶专家也是书法名家,有代表性的是“宋四家”之一的蔡襄。他一生好茶,作书必以茶为伴,任福建路转运使时,改进了制茶工艺,采用更为细嫩的原料,制成精美细巧、价值黄金的小龙团。欧阳修在《龙茶录后序》中说:“仁宗尤所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蔡襄不仅在制茶实践上有独到之处,而且有一部影响甚大的理论著作《茶录》。《茶录》是对《茶经》的发展,且是一幅有名的书迹佳作,历代书家多有妙赞。此外,蔡襄还有《北苑十咏》《精茶贴》等有关茶的书迹传世。

唐宋以后,茶与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有关茶叶内容的作品也日益增多。流传至今的佳品有苏东坡的《一夜帖》、米芾的《苕溪诗》、郑燮的《竹枝词》、汪巢林的《幼孚斋中试泾县茶》等等。其中有的作品是在品茶之际创作出来的,近代的佳品则更多了。

                              (节选自《生活百科》岚韵的《茶与书法》,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遗留下来的书法作品可作为我们考察茶的起源、发展等情况的一手资料。

B.唐、宋是书法艺术盛行与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茶叶文化的发展与关键时期。 

C.茶文化研究者对书法名家品茶之际创作书法作品,有浓厚的探讨、研究兴趣。

D.唐宋以后,茶与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茶叶专家同时是书法名家的日益增多。

2、根据文章,下列不属于中国“茶文化”体现的一项是(    )    

A.唐画《调琴啜茗图卷》中画有主人端坐倾听琴音、仆人送茶茗的内容,整个画面表现出唐代贵族妇女悠闲自得的情态。

B.陆游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中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诗句,体现了作者对茶与书法美的欣赏。

C.明朝禁止茶叶私自出关,用中原地区的茶叶来交换西蕃地区的马匹,驸马欧阳伦因“数遣私人贩茶出境”牟利而被赐死。 

D.清朝时,凡是营业性的戏剧演出场所,一般统称之为“茶园”或“茶楼”,人们边喝茶边听戏,其乐融融。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苦笋帖》章法气韵生动,表达了怀素对茶的渴望,是书法中有茶记载的代表作品。

B.《僧怀素传》中颜真卿与怀素所言“屋漏痕”等比喻,对书法创作和理论影响重大。

C.蔡襄在《茶录》中表达了“茶叶饮用从实用走向艺术化、书法从重法走向尚意”的主张。

D.《一夜帖》《苕溪诗》《竹枝词》等有茶叶内容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了佳品。

(二)

何谓“风骨”?“风”最早出现于《毛诗序》中:“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此处所言“风”含有教化教育之义。《文心雕龙》说“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在刘勰的阐释中,“风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气”和“力”,即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在历史的变迁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凝结为一种是续下来的“传统”,构成中华传统精神的基座和主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大量低俗、恶俗、粗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杨四平说:“新时代诗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软骨症。”因此,新诗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新。古语云:“诗者,天地之心。”诗人作为“天地之心”的创造者本应怀有“天地之心”。但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诗人本应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应有杜甫虽居茅屋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然而当下许多诗人都缺少这种“风骨”。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发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感叹,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

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如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所拥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标避崇高”“崇俗”“崇私”“祛魅”等诗歌口号的提出,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更有甚者彻底解构诗的内涵诉求,践踏和僭越诗歌伦理与道德,出现很多垃圾写作。食指《相信木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李少君的诗句“我会日复一日自我修炼”中那种慎独自省,都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

新时代诗歌需要重塑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风骨”。

(罗小风《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的“风骨”,成为诗歌的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崇尚与延续。

B. 当下新诗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批量生产媚俗之作。

C. 部分现代诗人诗作中流露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是中国古代风骨的延续。

D. 坚定信念,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慎独自省等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

5、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引用《毛诗序》《文心雕龙》,对“风骨”作出合理的阐释。

B. 文章引用杨四平的话,运用比喻,形象论证了新诗亟需重构“风骨”的观点。

C. 文章三、四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指出了新诗重新建构风骨的方法。

D. 全文先提出什么是“风骨”,按着揭示了当前新诗写作中“风骨”缺失的原因。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缺少深刻的教化和启迫作用的新时代诗歌创作,需要诗人、诗歌内涵、诗歌形式都有风骨,才能构建中国风骨。

B. 新时代的诗歌需要延续汉魏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崇高、具有神圣内涵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

C. 继承与发扬中国风骨首先需要现代诗人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也需要现代诗歌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

D.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诗人把个人生活写入诗歌,诗歌失去了思想、内涵和意义,因此新诗创作应远离日常生活。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